我們在前邊介紹了很多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一切都需要我們在處理問題之前有非常周密的考慮,這種周密的思考,就是計劃。“謀定而後動”,做事要先做計劃,考慮要周到。

    思考的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相反

    思考和執行的方式正相反,要首先考慮到法。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謀定而後動”,所以,中國人很擅長做計劃。

    我們學習西方管理學的計劃、執行、考核,好像西方人很有一套,中國人就沒有一套。其實,隻不過是中國人的計劃跟西方人不太一樣而已。西方人一定要有紙上作業,而中國人腦筋一動就是一個計劃。我們的腦筋轉得非常快,因而就不停地有不同的計劃,這種計劃常常被叫作“點子”。

    一個人要“謀定而後動”,是說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做好計劃。做計劃時,跟我們去執行計劃、執行管理時的過程剛好相反。怎麽理解呢?我們去執行的時候是從情入手,可是考慮事情不能從情入手,而要把法放在第一位,行為隻能在法的範圍內遊走,不可逾越。法律沒有什麽人情,違法就是違法。

    所以,當我們在做計劃時,第一個考慮的是法,先看一看規定,不要超逾。

    在中國,不管是老板,還是幹部,隻要違法,你就是孤單的,沒有人會救你的。

    做事要合法

    我常常跟很多人講這個道理:要在中國做企業,絕對不能違法。也許會有人慫恿你:“沒有什麽,怕什麽,出事找我好了。”這話其實並不可靠,因為一旦出了事就沒有人幫你。

    任何一個人,不管是公務人員也好,還是在企業工作的也好,碰到問題,一定要看一看相關的法律條文。但是,我們的法令多半會有彈性,首先因為中國文字本身就很有彈性,再加上製定法規、法令的人也知道如果法規、法令沒有彈性,根本執行不通。麵對這種情形,我們又該怎麽辦呢?

    有位老師剛從美國回國,滿腦子都是“守法”。他去監考,學生作弊,他就把學生送到校長那裏去,學校就要求學生退學,這位老師很不以為然:“早知道學校要他退學,我根本就不送到校長這裏來,我送他幹什麽?作弊有好幾種啊,是我抓得特別嚴(你看每位老師都說自己抓得特別嚴),他稍微一動我就把他抓出來,學校就辦退學,這不公平啊!”因為是他把學生送來的,他又念念不忘,然後就去替學生求情。

    這是多有意思的場麵,這位老師有多被動?所以,我們就隻好規定,凡是考試作弊者要看當時的狀況給予退學、記過、口頭批評教育等處分。大家想想,這不是等於沒有規定嗎?因為彈性太大了。

    企業要招聘一名大學畢業生當會計,人事部門要把有關會計的規定拿出來,然後進行口試、甄選。我們常常碰到的難題是:前來應聘的人總說自己什麽都可以做,然而一進企業你會發現他什麽都不會。因為學校沒有規範化,同樣一門課十個老師教不同的內容,這樣也可,那樣也行。而在西方,隻要你修過這門課,就一定要學透基本的東西。中國有些學校不是這樣的,課程、名稱都隨便定,老師隨便教,然後隨便給成績,學生出去隨便混。你以為很可笑嗎?但這確實是存在的。我不認為這樣做很丟臉,因為我們有自己的一套。

    在中國,要做到全部規格化,到底可不可以呢?我們要設想一下。

    開車有一套製度,駕車者必須要保持行車距離。可是你一拉開距離,第二輛車馬上就插到你前麵去了,你再拉開距離,又有一輛車插到你前麵去了,你的車就根本開不動了。很顯然,在我國,車子這麽多,卻無法保持行車的安全距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