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談及管理要有製度,但是又不能百分之百地去執行。如果百分之百地去執行,製度就會變得僵化。另外,在管理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是一些麻煩,這叫作例外。

    但是,有太多的例外畢竟不是好現象。那樣的話,法規、典章就不起作用了。如果法規不能概括大部分現象,那還算什麽法規呢?所以,例外越來越多時,我們就會明白是法規、法令本身出了問題,就要趕快修訂法規、製度。

    遇事首先講情

    中國人考慮事情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依法處理,法怎麽規定,就怎麽處理;而中國人會把法放在心裏,叫作“心知肚明”。我們懂得,隻要一把法規、製度提出來,大家就傷感情了,傷了感情大家就不和氣,不和氣的結果就是自己一定倒黴。所以,很多人在執法時,都有顧慮。整個社會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是沒有希望的。

    所以,製度化首先要考慮到合理化,隻要製度很合理,大家就能夠遵守。

    作為中國人,要先把情拿出來,從情入手,而不要從法入手。所有中國人要把法放在心裏當腹案,心中有一把尺,這把尺就是合理,但是嘴巴要合情。嘴巴專門講情,心裏想的是理,肚子裏麵是法,就百無禁忌,什麽都通。

    看到員工做不好事情,老板馬上處罰他,這樣做很冒險。因為這種結果可能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如果罵錯了,老板會下不了台。所以,大多數中國人處理起事情來都會給對方麵子,這樣做一定有道理,對方會很容易接受。一開始就罵他,他就會抗拒。

    “許多中國人都是講歪理的”,這句話大家會認為可笑,但是年齡大一些的人都有夫妻對話的經驗、體會:道理都是相對的。請看這位先生與太太的對話,就充分代表了這部分人的特點:

    先生:“明天開始放長假,我們出去溜達溜達吧。”

    太太:“放長假大家都出門,人多車多,湊熱鬧幹什麽。”(她永遠是對的)

    先生:“既然這樣,我們就留在家裏好了。”

    太太:“在家多無聊。”(你看她又對)

    先生:“那你到底要怎麽樣?”(先生有點兒生氣了)

    太太:“問你呀,怎麽老問我呀。”(你看她還是沒有事,你在這兒忙得要死)

    這段對話說明道理是相對的。這類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你說東的時候,他就給你說西;你說北的時候,他就給你說南。他永遠不跟你湊在一起,你就沒辦法了。

    所以,你隻要得不到老板的心,你跟老板怎麽談都談不妥。

    員工:“這件事我馬上去做好不好?”

    老板:“你急什麽,有的是時間。”

    員工:“那我明天再去。”

    老板:“你為什麽要等到明天,你今天要幹什麽?”

    員工:“那我到底該幹什麽?”

    老板:“你不會動腦筋?你不會想?什麽都問我,要把我累死了!”

    要用情和行動去化解

    有很多人經常說自己口才好,我感覺很可笑:口才好?人家不過是讓你,不跟你辯解而已。要說辯論,沒有人辯得過中國人,因為中國人的陰陽思維非常厲害。請看下麵的對話:

    老板:“你最近在幹什麽?”

    部屬:“我在填表格。”

    老板:“表格有什麽重要的,你填不填有什麽關係?”

    碰到這種情況部屬該怎麽辦呢?

    有的老板很奇怪,凡是你認為重要的,他都說不重要。“你沒有做的事情,為什麽不去做呢?沒有做的那才重要。”這就是老板的心態。你總在辦公室裏麵忙,他覺得很奇怪:“外麵的事情誰做,整天搞這些沒用的表單嗎?這些是騙人的,真正的事情誰去幹呢?”你跑到外麵去,他又會說:“你整天在外麵跑,表單誰填呢?”可見,你永遠沒有辦法調試得讓老板滿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