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很特別的實驗,他們安排醫生在醫院裏找到了一些身體健康存在問題以及一些常年服用藥物的患者,然後對他們分別進行一次比較嚴肅的談話,談話中不乏一些安慰性的話以及略表遺憾的語氣。在這次談話之後,大部分患者都出現了心神不安和沮喪的神情,他們在與家人和朋友的談話中隱約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我大概患上了不治之症,醫生已經在提醒我了,而且我最近明顯感到不舒服。”

    正是因為產生了這種情緒,很多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沮喪、不按時吃藥、經常莫名其妙悲傷、主動隔離他人的行為,他們顯然被自己的想法擊垮了,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但事實上,醫生從來沒有要告知對方“疾病很嚴重”的想法,他們隻是希望通過口頭警告的方式讓患者們戒除一些不良行為,按時吃藥和散心,讓他們繼續保持良好的心態。但醫生的暗示無疑讓患者們產生了恐懼心理,他們將問題進行了誇大處理,把事情想得更壞、更複雜,而這些無疑加深了他們對病情的負麵認知,並產生逆境感。

    由於對自己產生不切實際的認知,人們經常會在挫折中迅速喪失自信,將問題想得更為嚴重,但事實上,人們所經曆的事情並不一定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不一定會摧毀個人所構建的生活模式和成功模式,而自己也不會真的手足無措。作為一種個人的體驗和感覺,逆境的出現往往和個人脆弱的心理息息相關,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逆境,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同樣一件事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他們會實事求是地看待事情,分清事情的原委,然後對整件事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而不會盲目誇大事情的負麵影響,因此他們能夠很好地控製好自己不被負麵情緒和負麵思維所主導,能夠避免陷入一種自己製造危機感的尷尬處境當中。

    對於人們來說,疾病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事情,但是重點關注並不意味著就要過分投入到消極情緒當中去,人們必須理性看待自己的病情,任何判斷和認知都應該建立在合理的分析和對事實情況掌握的基礎上,不能盲目進行猜測。

    想要避免誇大病情,那麽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對那些負麵的情緒進行調節和控製,而在調控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情緒療法“ABCDE法”進行治療。

    A是aversive,指的是觸發個人焦慮或者害怕的事件,在這裏主要是指引發恐慌心理的疾病和傷痛症狀。人們日常中常見的各種疾病,或者一些類似於疾病的症狀,都屬於觸發性的事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