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盼望這世界上能有這樣的一本書:一本可以教人忘記悲傷的書,一本可以為心止血的書,一本可以療傷的書,一本可以傳遞力量的書,一本可以讓人充滿勇氣的書,一本可以讓人心想事成的書。作為一名職業心理谘詢師,我覺得有必要把這本書創作出來,獻給正身處逆境或未曾經曆重大逆境的人。

    在從事心理工作和學習中我發現,“抗逆力”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是人人身上都潛藏著的一種力量,它的運作機製蘊含著諸多的心理學原理。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應對一般的心理問題,還可以解決我們所麵臨的重大問題。

    為了讓不同經曆的人都可以感同身受地去體驗抗逆力的存在,書中列舉了普通人一生中大概率可能遇到的20多種現實逆境,以期引領讀者朋友發現並挖掘自己身上所隱藏的巨大潛能,並學會如何去激活和運用抗逆力。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麽社會越來越發達,衣食住行樣樣都比父輩們要更好,可就是覺得還是過去比較快樂和幸福!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麵臨的環境越來越複雜,變化越來越快,人也就越來越容易被各種困難所幹擾,於是壓力也就越來越大,這些體驗無疑加劇了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敗感和無奈。

    日常生活中,諸如學業不順、職場失意、事業失利、合作背叛、創業失敗、戀愛受挫、婚姻危機、人際緊張等適應不良,會產生嚴重的挫折心理;而罹患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事故等健康因素帶來的逆境,若應對不佳,更是可以使人身心遭受重創。

    無論是哪一種困難,都可能會帶來不愉快的情感體驗,都會誘發情緒上的一些消極表現,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是一種逆境心理,逆境心理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機製。一般來說,逆境心理體現出來的是負麵的情緒,類似於挫折感、自卑、掙紮、恐懼、焦慮、抑鬱、憤怒、暴躁、絕望、沮喪等都是逆境中的常見情緒。

    按逆境心理性質有正向逆境和反向逆境之分,正向逆境是指主題的行為動機符合社會規範,迎合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但由於受到不正確因素的幹擾,最終產生的逆境感。與之相反的就是反向逆境,它是指主體朝著反社會或者逆社會的錯誤方向展開行動,他們的目的和動機並不符合社會規範,主體的合理需要並不合理,且遭遇了重大挫折。

    抗逆力本身更傾向於一種策略,而不是一種蠻力,如果盲目地用強硬姿態來對抗壓力,這同樣是一種衝動的行為,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很容易導致相關問題產生更為強大的反彈力。所以我們在強調抗逆力重要性的同時,也不可單純地認為抗逆力強大了就一定可以做出正確的逆境應對舉措,當人處於反向逆境時,強大的抗逆力可能會將事態引入災難!

    在遭受貧窮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貧窮就是一種逆境,對於那些抗壓能力強的人來說,當他們陷入貧窮的生活中時,內心的需求和渴望會得到進一步的激化,他們對於改變生活狀態的渴望會加深,對於改變命運的想法會得到強化。這個時候,他們會表現出強大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擺脫現狀,即便麵臨失敗,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直到達到改變的目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