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要幫領導作決定

    有一家公司從事高新技術開發,有一次這家公司碰到一個問題,負責的幹部就開始分析,提出幾個解決方案,並把幾個方案的優劣統統寫明,匯總成一個報告,最後拿著報告去請示總經理,到底選用哪一個。

    總經理是怎麽批的呢?他拿起筆來,在報告上寫了幾個字:請按照對本公司最有利的方案切實執行。

    批了跟沒有批一樣,那個幹部看了一肚子的火,就去找公司的顧問說:“他怎麽可以這樣批?批完了我都不知道選哪一個。”顧問並沒給出明確的答案,隻是說:“你等一等,我替你問問看。”顧問問總經理:“你怎麽會這樣批呢?”總經理說:“他寫了那麽多,我根本看不懂,如果看得懂哪一個比較好,我會這樣批嗎?你覺得我亂寫一個好,還是這樣寫比較好?”

    顧問不得不承認總經理的做法很高明,並很快把他的回答轉告給那個幹部,幹部也承認在看不懂的情況下,這樣批比較好。很多時候,人們都是站在自己的主觀立場上去否定別人的,結果造成很多衝突。

    做幹部的要體會到領導的心情,領導不明白的情況下,你不能逼著他承認自己能力不足,沒有辦法作決定。一個幹部,不能等待領導給你作決定,而是要幫助他找到最好的決策。幹部應該拿著報告當麵給領導分析,這樣他才好意思問你哪個方案比較好,你若說,“目前為止,第三種方案比較好”,他就會決定采用第三種方案。

    幹部要幫助領導作正確的決定,而不是出難題考他,把他考倒對你沒有任何好處。雖然實際上是幹部在作決定,但是幹部不能擅自作決定,不能拿起筆來隨隨便便就提申請。比如,幹部打算給本公司的一個員工獎勵,不能這樣寫:“此人表現突出,請給他若幹獎金。”這樣做,領導批準了,你得到了人情;領導不批準,他得到了惡名。凡是跟人的利害關係有關的,幹部不能私自做主,怎麽辦?先口頭請示,領導同意後再書麵申請,否則的話,你很容易成為領導眼中的沙子。

    再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問外交官,當外交人員最重要要具備什麽條件,他應該怎麽回答?能力?他若說能力最重要,他的上級就不高興:“難道你認為自己很有能力嗎?”人際關係?更糟糕了,他的上級會想:“原來你是靠關係進來的。”所以隻能有一個答案:“當外交人員要有非常強烈的愛國心。”這樣說,才能滴水不漏。

    第二,管理要因人而異,實行雙軌製。

    西方的管理以事為中心,中國的管理以人為中心。在中國式團隊裏麵,製度的作用有限,人比較重要,如果用錯人,什麽製度都沒有用。相同的製度,不同的人,執行的結果會千差萬別。

    因此,中國式團隊管理一定要雙軌製。既要有製度,又不可能完全照製度執行。製度是很僵化的東西,製度隻能管理例行的事物,沒有辦法管理例外的事物,而在中國式團隊的管理中有例行就會有例外。

    不懂應變的服務員

    有個人去一家餐廳吃飯,他對餐廳的經理說,他是這裏的常客……結果旁邊有一個服務員說:“我們對所有的顧客都是一視同仁的。”這句話並沒有錯,但是這個服務員被經理大罵一頓。因為,站在顧客的角度,他無法接受餐廳對每個人都同等看待,他希望餐廳對自己另眼相待,特別是餐廳的常客,更希望得到一些優惠。服務員的話會讓他覺得很沒麵子。

    人往往聽話不聽對錯,不在乎你講什麽,而在意你怎麽講。怎麽講比較重要,講什麽一點也不重要。講話要能讓對方聽得進去,才是會講話的人,對方一句話也聽不進去,你就算口若懸河也等於白說。因此,在團隊管理中,講話要因人而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