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陛下,”布洛反對說,“全德國和英國的人都不會相信我會建議陛下說出這種話。”

    話一出口,布洛就明白犯了大錯。皇帝果然大為惱火。

    他咆哮起來:“你認為我是個傻瓜,隻會做些你不可能做的錯事!”

    布洛知道他應該在批評前先讚揚皇帝幾句,但此刻已經遲了,他隻好采取另一個最佳方法。批評之後再予稱讚。果然又造成了一個奇跡——稱讚經常帶來這種效果。

    “絕不會那樣認為,”他恭敬地回答,“除了海洋和軍事知識,陛下在其他很多方麵也都比我強,尤其是自然科學。每次聽陛下講解晴雨表、無線電報,或倫琴射線時,我總是認真傾聽,心裏也很佩服。我為自己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匱乏深感慚愧,不僅對物理學、化學毫無概念,就連最簡單的自然現象,我也不會解釋。不過,”布洛親王繼續說,“作為對這些缺點的補償,我學些曆史知識,和一些可有助於政治、外交的學識。”

    皇帝臉上露出微笑。布洛親王稱讚了他,並且在稱讚他時讓自己顯得卑微。皇帝寬容了一切。“我不是經常告訴你,”他熱誠地說,“我們隻要互相取長補短,就可聞名於世嗎?我們應該團結一心,我們也願意這樣!”

    他不隻一次地和布洛親王握手。而且那天下午,他還激動地握緊雙拳說:“如果有人向我說布洛親王的壞話,我會一拳打扁他的鼻子。”

    布洛親王及時救了自己——但象他這樣聰明的外交家,還是犯了一個錯誤:他應該一開始就說自己的缺點,讚揚威廉的長處——而不是暗示皇帝是一個傻瓜。

    如果僅僅是幾句自我批評和讚揚對方的話,就讓傲慢孤僻的德國皇帝變成了牢不可破的朋友,那你應該知道,日常生活中,謙卑和讚揚會對我們產生多大的幫助。如果運用得當,它們必然會幫助我們在為人處世中造奇跡。

    一個人即使還沒改正自己的錯誤,但隻要他承認錯誤,就可能改變另一個人的行為。這句話是生活在馬裏蘭州提蒙尼姆市的克勞倫斯-周哈辛最近說的。因為他看到他十五歲的兒子學抽煙。

    “我當然不希望大衛抽煙,可是我和他媽媽都抽,一直都給他做了不好的榜樣。我向大衛解釋,當我和他這麽大時,我就開始抽煙,尼古丁戰勝了我,上我現在上了癮。我還提醒他,我咳嗽這麽厲害就是吸煙造成的。

    “我並沒勸他戒煙,也沒有警告他抽煙的害處。我隻是告訴他,我是如何抽煙上癮且深受其害的。

    “他想了一會,然後決定:高中畢業前不再抽煙。現在,他還沒想過再抽煙。而經過那次談話,我也決定戒煙,最後也終於在家人支持下成功了。

    要想不傷感情、不引起憎恨地改變他人,第二條規則就是:批評他人之前,先提起自己的錯誤。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