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宮裏,養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鳥。這些鳥是要做什麽用的呢?

原來,這些鳥兒,每天都由專人悉心照料,供應美味的食物、飲水,調節溫度冷暖。一旦鳥兒長出過多、過長的羽毛,照顧的人也會勤快地幫它們一一加以修剪。因此,在王宮每天的餐桌上,都可以享受到一頓肉質鮮美的鳥肉大餐。

其中一隻聰明的小鳥,察覺到每天都有體形健壯的同伴被帶出去,就從此不再回來,心中十分焦急:

“如果我今天吃得過多,體肉肥滿,必定會像那些被帶出去的同伴一樣的下場。可是如果我不吃,最後一樣會餓死。不如我每天隻吃一點點,足夠活下去的分量就好了。等到我的體形消瘦下來,應該就可以從籠子的孔隙鑽到外麵去。”

一個禮拜過後,它努力地忍耐著肉體上的饑餓,果然身體縮小了不少。不多久,它便順利地飛了出去,重新獲得自由。

人在世間,往往容易沉迷於五欲塵勞的快樂,然而這些刹那即過,並不是永恒的。所謂“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在這短暫如浮雲的人生,如何為自己創造生命的價值呢?千萬不可貪圖一時的“刀口之蜜”,而置生死於不顧啊!

所謂“戒為惑病最勝藥”,它可以提醒我們在生活中防非止惡,並產生自製的力量。如“五戒”的不殺生,就是尊重別人的生存權利;不偷盜,就不會侵占別人的財物;不邪淫,就不會冒犯人我的身體、名節;不說謊,就不會傷害人我的名譽、信用。不飲酒,就能保護生命健康,令智慧靈敏。

因此,佛門裏的“持戒”,看似束縛,其實是自由平安之道。一個人能遵守戒律,就能維護身心清淨,不犯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