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信眾陳來友老太太,跟著兒子移民到美國,兒子買下一個汽車旅館,因為地點適宜,前來投宿的旅客也不少,生活漸有起色。

她的兒子像時下一般年輕人,充滿開創事業的鬥誌,並不熱心慈善公益。陳老太太是個信佛的弟子,幫兒子照顧旅館櫃台的生意,遇到有困難的人,便慷慨打折優待,少收一點費用。由於她樂善好施,汽車旅館生意愈來愈好,甚至有些客人,寧可多開一段車程,隻為了來看看這位慈眉善目的中國老太太一麵。

汽車旅館每天門庭若市,收入不少,陳老太太知道兒子不會答應做這慈善的事,不得已,隻好從住宿的錢,拿出一些救濟貧苦急難的人,但心裏不免掛念,自己拿了兒子的錢去做好事,合法不合法呢?有一天她來問我:“師父,我這樣做,有沒有犯了偷盜戒?”我覺得陳老太太的心地善良,為人救苦救難,是佛菩薩的心。

我回答她說:“你是現代廖添丁。”她一聽,開懷地哈哈大笑,落下心中的那塊石頭。

廖添丁是日本侵占台灣島時期家喻戶曉的俠義人物,他劫富濟貧,替為富不仁的人布施行善,救濟窮苦人家。他的心並非竊盜的心,隻是生在那個大時代環境中,他因不忍眾生苦,不得不出此下策。

陳老太太拿兒子的錢,做慈悲善美之事,我說她是“現代廖添丁”,因為我看到的是她清淨的佛心,並沒有任何貪求侵占的偷盜惡念。當戒體是出於慈悲的本懷,有時候不能從表相上去判定善惡淨穢。

真正持守淨戒的人,是念念為眾生拔苦予樂,使他們脫離恐懼的深淵,得到身心的無憂。持戒與否,要用慈悲的天平稱量自己的行為、語言、心意,有多少斤兩的慈湣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