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我為什麽會說蹲下來,是因為我對你的來賓名單印象太深刻。《康熙來了》訪問過許純美、柯賜海,但是你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是蹲下來,那是學到什麽?

    蔡康永:我不覺得你一定要跟別人學到什麽,你光是見識到什麽就夠好玩了。

    陳文茜:非常好的態度,這個不錯。

    陳文茜評價蔡康永多年如一日主持《康熙來了》這類娛樂節目是“蹲下來”去做的姿態。可能當時在陳文茜看來,以蔡康永的學識、修養和掌握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應該去做看上去更“高級”或者更符合自己所學的事業,類似“殺雞焉用牛刀”的意思。陳文茜的話語是在說附庸在蔡康永身上的事情而非他本人,但其實也間接表達了她對蔡康永的事業心、價值觀和人生觀等層麵的某種認識,而這番解讀顯然與蔡康永的自我認知是不對等的。

    很多人遇到類似情形,可能會礙於麵子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去糾正別人對自己的“誤讀”,而蔡康永卻立馬進行了矯正,並陳述了自己是如何看待娛樂節目主持事業的,而且引用實例和古代儒家經典中的典故來加以說明,一方麵矯正了陳文茜所說的話,指出主持《康熙來了》在自己看來並不是“蹲下來”去做的事,另一方麵也明明白白指明了真正使自己感覺到“蹲下來”去做的事到底是什麽,在第一時間便將可能會廣泛傳播開來的某種針對自己的“誤讀”徹底澄清。

    有人可能會引用但丁的名言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沒錯,如果別人隻是針對你所做的某件事有所不解或者不太清楚原委而有一時的誤解,我們自然可以大度一點兒,不用理會,可如果別人是對你本人在為人處世甚至人格人性方麵有了“誤讀”,那麽最好盡快糾正,它可能會對你長遠的未來都產生影響。一旦你沒有及時澄清,以後便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去澄清,以至於可能會以完全背離真實的形象留存於曆史,特別是那些因為在某些方麵或領域表現優秀而有資格被記入曆史的成功人士。這樣的例子,在曆史上並不少見,比如孔子有一位名叫宰我的弟子,就因為被人誤讀而長久地影響了形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