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說我蹲下來主持《康熙來了》,說實話,我一點兒都沒有蹲下來的感覺,反而在主持《真情指數》時,常常有蹲下來的感覺。

    人們在社交活動中,都希望別人能夠比較精準地了解自己,以便於溝通與交流。不過,人是大腦發達、心思複雜的動物,一個人要想正確看待和認識他人,其實並不容易。於是在很多時候,我們總會遇到被他人“誤讀”的情況。

    “誤讀”並不是誤解,二者表示的雖然都是人在主觀上對他人的理解與認識出現了偏差,不過誤解的對象主要集中在人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間裏所做的事情上,而“誤讀”更多的則是針對人本身而給出的錯誤認識、判斷與解析。

    “誤讀”比誤解在感情色彩上要偏中性。當人與人之間產生誤解時,誤解別人的一方是在認識他人行為的過程中,由於受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而出現了絕對性的錯誤,對被誤解的一方造成了不利和消極的影響。“誤讀”也是在認識別人的過程中,自己的認知和對方的實際情況出現了錯位,但這種錯位既可能是拉低了對方社會形象也有可能是拔高了對方社會形象的不到位解讀。

    所以,當我們遇到被人誤解的情況時,最積極的處理方式是不跟誤解我們的人一般見識,這樣既體現了心胸寬宏大量,也避免因為處理此類無意義的事情而消耗自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但是當遇到“誤讀”時,就需要認真對待並謹慎處理,最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就及時澄清。懂得矯正別人對自己的“誤讀”,既是正確看待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表現,也能在別人眼中樹立最準確的個人形象。若非如此,當別人對你的“誤讀”持續時間過長,有可能會帶來其他不必要的需要耗費更多時間與精力去處理的麻煩。

    著名台灣主持人蔡康永就是一位懂得矯正別人對自己“誤讀”的人。從他曾經與台灣知名人士陳文茜的一場對談中,就能很明確地看出這一點。

    陳文茜:我覺得康永有一種能力,第一個是體諒別人,第二是自我很小,第三就是雖然你學英國文學、學電影,可是在必要時,你可以懂得也願意蹲下來去做《康熙來了》。有一次你告訴我,其實小S才是主角,每次她去生產,收視率就會掉,而你也能怡然自得地麵對。康永有一種本事,可以在不同的跑道裏轉換角色,懂得大環境不同了,就蹲下來,也不會抱怨,很明白地接受這個時代是小S的時代,她才是主角。我在新浪微博上問網友想問蔡康永什麽問題,其中有一個提問:以你的背景,為什麽願意在《康熙來了》裏做綠葉,襯托小S?

    蔡康永:文茜跟我雖然很熟,可是我們對某些事情的見解還是很不一樣。說我蹲下來主持《康熙來了》,說實話,我一點兒都沒有蹲下來的感覺,反而在主持《真情指數》時,常常有蹲下來的感覺。《真情指數》是個一對一的訪談節目,訪問各個領域的重要人士,當中有一些是我認為重要但別人覺得不重要的人,比方像飯島愛這樣的人物。當時有一位台灣的社會賢達,聽說上個禮拜播的是飯島愛,他就拒絕錄下一集,要求與飯島愛中間要隔兩個人,才願意參加錄像。為什麽主持《真情指數》時,我反而會有蹲下來的感覺?因為有些自我感覺過於良好的社會賢達,會要求主持人必須對他們表示一定程度的敬意。超過一個以上的來賓在受訪前與工作人員溝通時,要求要稱受訪者為“大師”。可是看過《真情指數》的人會發現,不管博士、院長、部長,任何官位、任何領域的領袖,我一律稱先生或者小姐。我當時對此很堅持,因為我覺得,如果你被拱在大師的位置上,受訪時你會無法恢複“人”的位置,無法用人的立場來回答我的問題。一稱你為大師,你就不好意思說自己也會放屁跟拉屎。當時雖然有蹲下來的感覺,但我靠著硬撐,撐住了這個我要求的態度。可是,往往在我充分準備來賓的資料後,會發現對方很多事情是有破綻的,之後你就會覺得,他跟你想的不一樣。為什麽我說主持《康熙來了》,一點兒都沒有蹲下來的感覺?我想到一個例子,《論語》裏,孔子去跟農夫跟園丁聊天,說:“如果講到種田的技術,吾不如老農,講到種花的技術,吾不如老圃。種田的人跟種花的人在專業知識上,我是比不過他們的。”所以,即使孔子去跟老園丁和老農夫講話,都會發現有一些見識不凡的部分。孔子還講,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你不要因為這個人講了一句話就推崇他的人格,也不要因為這個人是渾蛋就不信他講的話。很多人是渾蛋,可是講的話偶爾是對的,很多人是聖人,可是講的話有時是錯的。我是一個很喜歡跟非學院的人講話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