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話語並不能代表他的全部,但卻能體現出自我修養、社會閱曆、性格特征、處事原則等很多內在的東西。請讓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女孩A在麵試過程中“丟分”的地方。

    首先,她缺乏善於觀察的眼睛,或者說對麵試場景的分析能力欠缺。當有人走進來時,連女孩B都能想到這可能是麵試官,而她卻對此無感。直到自己的競爭對手問到對方時,她才恍然大悟,然後馬上表現出了似乎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性格,與之前簡直判若兩人。我們不能主觀地說女孩A比較勢利,但至少在對待與利益是否有關的不同人的態度上,她的標準並不唯一,這是第二點。

    第三,在與人談話時,既要合理而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訴求,同時也要懂得照顧到對方的感受,這才能算完整的交流過程。但是,女孩A抓住一切可利用的空隙,隻顧自己的“說話需要”,很少考慮其他人的“聽話需要”,使得你來我往的談話在很多時候變成了一台獨角戲。甚至,她在別人說話時因急於展示自己而連連插話打斷對方,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尤其對於一次麵試來說,顯得比較“致命”。

    另外,麵試結束,也就意味著一種談話語境終止,特別是在如此特殊的情境下,能否在規定條件與時間段內溝通完畢,既體現了素質,也代表了交流能力。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說話周到比雄辯好,措辭適當比恭維好。”當她不合時宜地與麵試官不住地聊天時,給對方帶來反感情緒幾乎是難免的,何況她那些非常主動的聊天內容涉及得過於私密,使別人感覺為難,還有套近乎之嫌。麵試官與麵試者一樣,在雙方交流時,最希望創建輕鬆和諧的氛圍,而女孩A卻一直在“搞破壞”。

    與女孩A相比,女孩B的做法就非常得體,別人的缺點在她身上全部以優點展現了出來。本來,當麵試官進場後,女孩B因為正在接電話而首先落了下風,可她憑借最基本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再加上到位的麵部表情,給麵試官留下了較好的印象;打完電話後,她那幾句很得體的解釋,不僅沒有損害自我形象,還使得麵試官對她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其一,這是一個很有孝心的女孩;其二,在碰到不利於自己的境況時,也能夠表現得落落大方。一句話,女孩B在與人交流時非常有效地把握住了分寸、角度、方式、態度、情緒等,在這些方麵都很懂得自我節製,剛好將自己的話語把控在最合適最合理的範圍內。

    這個例子看似不複雜,事件本身也比較簡單,可經過我們簡單分析後,卻從中挖掘到了很多有關提高說話水平的細節。說話並不難,難的是把話說得讓人舒服,懂得說話是需要在很多方麵有所節製的。古人說:“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你隻有在平時注重自我修養的提升,注意學習和掌握一定的說話技巧,才能夠以最得體的方式,應對紛繁複雜的社交場合,做到說話使人舒心,才能夠換得別人的好感、喜愛和信任,進而有被人當作朋友看待的可能。朋友多了,路好走,因此說話質量的高低也會較為長遠地影響到我們人生發展的走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