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我們讀曆史就應該像看自己鄰居家的大叔大媽過日子,或者看自己的爸爸媽媽過日子。

    從一定意義上看,能夠思考和懂得思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根本體現。我們不能說低等動物沒有思想,但顯而易見的是,低等動物頭腦中的所謂思想與人的思想是絲毫沒有可比性的,這正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所說:“思想成全了人的偉大。”

    人們在日常交往中,一言一行都是思想深淺的外在展現,而思想的深淺又總是與素質和修養有關。毫無疑問,無論是誰,都喜歡與素質高、修養好的人接觸和深交;而那些舉止和言語較為輕浮的人,則是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對象。故而我們在社交當中,要學會由內而外地提升自己的素養,尤其是在與人交談時,你的每一句話都體現著你思想的深淺程度,代表著你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麵的思考與自我訴求,因此,平時多注意在語言表達和口頭交際方麵管理自己是尤為重要的事。

    現實生活中,其實存在著很多學識淵博、善於思考、強於表達、思想深刻,值得我們努力學習的好“老師”。他們可能脾氣性格各異、知識結構有別、所處領域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能夠在與人交流時將自己的思想很好地表達出來,使人感受到他們的修養與境界,從而產生很大的好感。知名學者易中天就是典型的例子。

    易中天曾在2014年底接受《新京報》專訪時,闡述了自己看待曆史和與史書寫作有關的理念。通過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能體察到他對待曆史和現實問題的態度與思想,能夠對一個學者紮實穩健的治學精神產生頗多感悟。

    《新京報》:2006年的時候,你說過曆史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從《品三國》到“易中天中華史”的《三國紀》,你覺得是身體力行在打破曆史層的壟斷權,還是說你本身就是一個知識人,本身你就有這種需求,或者說兩個原因都有?

    易中天:好像兩個原因都不是吧!其實寫《中華史》是我一個長期以來的願望。實際上,早在《品三國》之前就已經有這個願望了,隻是沒有找到一種最好的表述方式。為什麽要寫《中華史》?首先,作為中國人,總要找到自己的根,比如海外華人華僑,即便他們已經入別國國籍,依然認為自己是華人,他們很關心中國的狀況,也很惦記自己的祖先,總覺得根在這個地方。因此我就有一個備感好奇的問題。為什麽華人的身份認同感這麽強?那一定是有原因的。甚至,中國之所以成為中國,也是有原因的。不把這個原因找到,心裏不踏實,這個恐怕是最最重要的原因。

    這段話中,易中天回答了自己創作《中華史》的最重要初衷,答案集中到了尋根的深刻層麵,而並非如大多數人對他的主觀而片麵的理解那樣,隻是出於名利目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