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溝通漏鬥理論:一個人有意向表達100%的信息,可是在內部交流的過程中最多隻有80%的信息順利傳遞,如果考慮溝通環境、心理狀態、溝通方式等因素的影響,那麽內部溝通的信息隻能達到60%的水準,而對方真正能夠理解的信息隻有40%,等到最後執行的時候,恐怕已經跌到了20%的水準。

    這個溝通漏鬥理論指出了一個現象,那就是信息會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斷遺失。造成信息遺失的原因有很多種,而溝通渠道不暢則是最常見的因素之一。溝通渠道不暢包括溝通渠道狹窄,也包括溝通層級過多,通道太長,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許多管理者都傾向於將團隊的組織機構打造得非常細化,在他們看來,組織機構越細化、越豐富,那麽職能劃分也就越精細,管理也就越到位。事實可能恰恰相反,煩冗臃腫的組織機構會破壞內部的管理效率,尤其是信息溝通的效率,組織層級過多就會阻礙信息的傳輸。

    有家公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當自身的組織層級增加一級後,信息流通的速度會下降20%,信息損耗會增加30%,信息誤差會增加15%,信息的理解能力會下降10%。這家公司的數據並不代表其他公司的問題,其他公司的信息溝通也不一定會出現同樣程度的退化,但是信息傳輸本身會隨著組織層級的增加而受到影響卻是不爭的事實。

    常見的影響包括信息衰減和信息謬誤。

    ——信息衰減

    信息衰減是指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損耗,這種損耗往往和溝通層次過多有關。比如,一家公司大致分為五個層級,總裁下達了15條指令,到了部門經理這兒可能變成了14條,傳遞給部門主管時,可能又減少了2條。部門主管將信息發給各個車間負責人時,又有2條信息被忽視,等到執行者接收到信息時,信息已經從15條變成8條或者9條了。

    盡管信息傳遞的效果和傳遞方式有關,但是一旦中間階層和信息傳遞部門增加,那麽信息的遺漏將會變得更加嚴重。這也是一些層級複雜的團隊,在經過一連串的信息傳遞後,相關信息內容已經變得麵目全非的原因。

    ——信息謬誤

    信息謬誤是指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出現異變的情況,簡單來說,團隊內的高層領導發布了信息A,可是傳遞到中層幹部這裏時變成了A 或者A-,等到中層幹部將信息傳達給基層幹部時,又變成了B。基層幹部在向基層執行者下達指令和提出要求的時候,又將信息變異成了C。信息從A變成A 或者A-,再到B,最後變成了C,這個過程就是信息謬誤的過程。

    信息謬誤的出現往往和層級機構過多有關,由於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層級機構越多,對同一個信息就會產生越多的理解,這樣就可能導致信息傳達者將一些容易發生誤解的信息扭曲,而且這種扭曲會隨著信息傳遞流程的延長而放大,到執行者這裏時,就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偏差,這樣他們就無法做到完全按照指令完成任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