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去覺得有趣的一些人那裏看一看。熱門的遊戲不玩,出於好奇心會試試,但不出兩天就會刪掉。

    喜歡聽音樂,尤其是開車的時候聽。覺得很幸運,在網絡時代能有大量的選擇,能聽到冰島那種國家的音樂人寫的歌。

    在學兩種樂器:手碟和鋼琴。鋼琴老師是我先生的朋友,用簡譜教學,稱呼琴鍵為“這個孫子和那個孫子,它們之間怎麽怎麽……”。四月初我去上課,他送了我一盒昂貴的雨前龍井。我為此很不好意思,老師送學生東西。但我也不知道該回送他什麽好。

    每年一個人旅行一次,脫離枯燥的穩定,感受世界之遼闊。

    有了小孩以後也是“獨”的,不會無時無刻和孩子待在一起,她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保持距離的好處。我們既可以親密無間,又能各自待著。很“獨”的母親,並不是逃避責任。要讓孩子知道,大多數時候,需要自己處理好孤獨。學會獨處,並不是壞事。

    時常驚詫於一些人的社交能力,跟誰都能自來熟,見了麵就能搭上肩膀,半個小時以後就能開玩笑,談人生……好像我二十幾歲的時候,也幾乎有這種能力,在圈子裏,吃吃喝喝,牽線搭橋,混得開。後來覺得自己的人生應該盡量少些同質化的生活,就離開了。

    “獨”其實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習慣。

    孤獨一旦成為生活的習慣,就如呼吸一般自然。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生活中做很多決定時不用去考慮太多他人的因素。我的精神世界,不需要別人去理解,也可以不在乎大多數人的評價。

    生活最佳的動力就是感受,並且會有很多的時間去感受。一個人的感受多豐富,決定他多快樂。

    偶爾會焦慮。大多數時候能扛過去。經常會原諒自己的敏感、放縱、懶惰。很少去比。從不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自己幾斤幾兩,自己非常清楚,能夠從事一份喜歡的工作,老天對我已經夠好了。不參加任何簽售演講活動,因為覺得自己真的不夠格。偶爾會在私信裏回複求助,但都以祝福為主。

    基本上沒有特別討厭的人。

    很多時候,自己和自己對話,經常會走著走著就笑了起來。如果有強烈的表達欲和分享欲,就寫下來。堅持自己思考的生活,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過去的自己很傻、很幼稚,對寫過的文字,更是看不下去。

    因為過得獨,內心挺結實的。

    生活好不好,一切看心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