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上午,佛陀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阿難也跟隨著。當時,有一對老夫妻,彎著佝僂的背,蹲在街道燒垃圾的地方取暖,像是兩隻掉光羽毛的老鵠鳥,流露貪婪又悲苦的神情。

佛陀告訴阿難:「這對老夫妻,如果在過去能夠勤奮工作,節儉儲蓄,就可以成為舍衛國的富有長者。如果能夠學道修行,精進不懈,也可以證得阿羅漢果或阿那含果或斯陀含果或須陀洹果,入賢聖位,得解脫樂。但是他們年少時,奢逸墮落,不勤奮求取富足,聞法不著意受持,也不修持梵行。老年後就像老鵠鳥棲止於幹涸的池畔,隻能如此悲苦地度完殘生。」

無得而修,但不否定修行的得。

佛陀要我們修行時不執著,卻不是不必修行。有些人,偶而誦經拜佛,也行種種布施,但是,稍有感情、事業、工作、健康的挫折,每每怪罪佛菩薩不曾庇佑。佛法不是交易,我們和佛菩薩的往來,是信仰清淨的增長,要和諸佛感應、接心,而不是時時罣礙;心有所求,盼有所得,哪裏還能自在?

有一個信徒,由於求悟心切,自己造了一尊佛像,每天帶在身邊虔誠供養。

有一次他到廟裏燒香,發現自己所燒的香都飄向其他的佛像。心想:我的佛像都聞不到我燒的香,我必須想個辦法。於是他心生一計,就在佛像的鼻孔上穿個孔洞,係住香環,讓佛像能享用他燒的香。

幾天以後,原本潔白的佛像被熏黑了鼻子,他才恍然大悟,因為自己的貪得妄念,毀了佛像的莊嚴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