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法常禪師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人間,有一天,他對弟子說:「即將來到的,我們無法拒絕它;已將過去的,我們也無法留住片刻啊!」

    法常禪師從容無懼,正當要閉眼離去時,聽到窗外鼯鼠的叫聲,他含笑說道:「修行人追求一生的,就是眼前這個了,不是別的,你們要好好修行,我要離開了!」

    大梅法常禪師,圓寂之前,那個當下,就隻聽見鼯鼠的叫聲,沒有別的了,森羅萬象盡在其中,也不在其中。所謂不住生死,就是要以般若的智慧,超越生死;所謂不住涅盤,就是以大慈大悲服務人間,救度眾生。

    《大般若經》說: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取著,能從此岸到彼岸故;若於諸法少有取著,不能從此岸到彼岸。

    大愚良寬禪師於天保二年一月六日圓寂,臨終前,他表示死亡就如睡眠一樣,當死亡來時,此刻最為美好!不要對過去、現在、未來有所住著,無心的享受死亡的寧靜,才是入佛的門徑。他留下一首和歌:

    春意在枝頭,杜鵑深山啼;紅葉風卷去,無影亦無跡。

    凡夫的內心,經常恐懼未知的未來,對過去充滿懊悔,而現在,心又不住在當下。我們對當下的此刻常常意緒紛紛。總在幸福的當下,擔憂無常,在悲痛的時刻,懊悔過去,有時心發狂、想要尋短,有時卻又希求不老之身。有情眾生,這樣想、那樣想,想來想去,心如野馬,揚起塵埃遍是。

    唐朝末年,呂洞賓(呂岩真人)三次應試都沒中舉,偶然在長安的小酒館遇到了鍾離權,鍾離權傳授給他延命法術,從此,他歸隱山林。一日,呂洞賓經過黃龍山,看見山上紫雲成蓋,知道此處有不凡之人,便前去拜訪。正是黃龍禪師擊鼓升堂,他混跡人群之中。

    黃龍禪師早就看見他,喝斥說:「此處有個偷法賊!」

    呂洞賓從人群中,挺身站出,問黃龍禪師:「一粒米中藏世界,半升鍋裏煮山川。請說這是什麽?」

    黃龍禪師指著他說:「你這個守屍鬼!」

    呂洞賓說:「你怎奈何得了我的不死藥。」

    黃龍說:「就算你活千年萬載,終落空亡。」

    呂洞賓聽了大驚,於是飛劍直刺黃龍,但劍卻刺不進去。呂洞賓當下跪拜,請求指示。黃龍說:「半升鍋裏煮山川我就不問了,什麽是一粒米中藏世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