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世界上什麽東西最大,什麽動作最敏捷?不是須彌山最大,也不是電光最快速,而是我們的心念!攝受三千法界和剎塵毫厘,大小不過是世俗諦的假名分別。佛陀為我們拆去授記相、嚴土相、佛果相的種種障礙。「應無所住」不是不積莊嚴剎土的福慧資糧,更不是執取無授記無佛果的斷滅知見,而是要我們肯定自性本自具足的佛土、本自莊嚴的無相法身。

    佛陀說,無法可授,無人可得,令眾生知佛果性空,不應有能得的心,執求能得的法。「應無所住」即是清淨自在的心。

    唐末五代的雲門文偃禪師,曾經在浙江的道明禪師門下參學。

    當他從門外要跨入門內時,道明禪師突然用力關上門,把雲門的一隻腳夾住了。

    他不禁痛得大叫:「哎唷!好痛好痛啊。」

    道明禪師問說:「誰在喊痛?」

    雲門禪師答說:「是我啊。」

    道明禪師問:「你怎麽會痛?」

    雲門禪師答說:「我腳在門內。」

    道明禪師:「腳在門內,那你人在哪裏?」

    雲門禪師答說:「我在外麵。」

    道明禪師:「你人在外麵,腳怎麽會在裏麵?」

    雲門禪師突然明白了道明禪師的深意:如來自性,般若本性,是沒有內外之別的。俗世間的內外、你我、善惡、大小等等,都是虛妄對待,有情眾生執著這些內外的分別假相,而被虛妄對待緊緊纏縛,不能超越。

    從真心本性上來說,罪業也是空性的。「妄念」一滅,罪業也就沒有了。所以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偈語說:「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我們的一念心中,具足十法界。我們的心,一天當中不知道在十法界來去多少回。發了慈悲心、菩提心,不就是佛心嗎?布施、為人服務,不就是天人的心嗎?起了貪、瞋、癡,想算計別人,想殺人、害人,不就是地獄、餓鬼、畜牲嗎?往往一念之間,一念三千,如果找不到真心,就無法自在了。

    世間有情大眾,各有各的執著,也許是名利權位,華服愛情,還有些人執著於知識見解,認為科學才是理性,佛教是迷信。但是,大家認為是理性的科學,不管是數學或物理的理論和定律,甚至是化學和生物的實驗測量驗證,都必須先有「假設」。這些推演出定律的「假設」,一定是清楚明白、能夠相信的觀念或想法嗎?

    比如說,數學常常以代數「假設」,才能展開演算,或者推演出公式;又比如平麵幾何,先「假設」兩條並行線在無窮遠的地方是否相交,這種「假設」是沒有辦法證明的,無窮遠你怎麽去證明?無窮遠的地方到底兩條並行線能不能夠相交?但是「並行線在無窮遠處不相交」的「假設」,推衍出來是很多人都學過的歐式幾何。又比如經濟學上,在「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狀況下,展開討論,但是現實生活中,這個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是不存在的,唯一不變的就是所有的條件都一直在變,這不正是佛學講的「無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