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事事物物都有層次的不同,層次就是次第。例如,讀書要有層次,由淺而深;事業要有層次,由小而大;做官也有層次,由低而高。人在社會上的表現以及種種關係,都講究層次。我和他的關係不夠,就是層次不高;和他說不上話,表示對方的層次比自己超越許多。世間是很勢利的,平時把關係、層次打好,按照層次來進行,就能事半功倍。關於層次,試舉數例,說明如下:

一、學習的層次:一般的學校,有小學、中學、大學;一般技術的學習,也分初段、二段、三段。甚至圍棋、象棋的愛好者,他們也有段位或等級的分別。吾人在世間,各種學習,諸如修理水電、修理汽車、修理機器等,都有級數不同,依層次而論待遇高低。學習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鶩遠;學習最忌躐等,不按部就班,學習不專,就表示沒有按照層次進行。例如學習語言,一定要先把發音學好,然後學習單字、詞組、文法,之後造句,再到成文。有人學習語言,一年半載就學得很好,有人五年、十年,仍然差距很遠,這就是學習得法不得法的分別了。

二、思想的層次:一般而言,在社會人士當中,思想家總是比較受人重視,占有重要的社會地位。有思想和沒有思想,人生的價值、意義,差距很大。牛馬豬羊,因為沒有思想,因此供人奴役、宰殺。世間科學的發展、人生問題的解決,都是靠思想的發明、發現,人類文明才能不斷進展。訓練思想可從探索“為什麽”開始,為什麽吃飯?為什麽工作?為什麽有人類?因為一切問題,吃飯吃久了,吃飯就不是問題;工作久了,工作就不是問題。假如你訓煉思想,思想是一切學問的原動力,有思想才能從中開展智慧,否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凡事要能提出問題,提出見解,提出看法,不要人雲亦雲,才會有思想。

三、語言的層次:有了學習,有了思想,語言的層次就不一樣了。鄉村的老農、老圃,他們的生活非常單純、質樸,他們講的話都是如實的生活;但是生活的意義、生活的價值、生活的境界,就要靠那些思想家來發揮了。戰國時代,那些遊說各國的說客,如蘇秦、張儀、範唯、樂毅等人,他們能以一席話打動國主,拜為上卿,甚至佩戴六國相印,可見語言層次的重要。

四、生活的層次:生命的意義,就在生活,所以生活質量的提升是人類所追求的。生活的質量,不一定要吃得好、穿得好,衣食住行的享受,並不代表生活的質量。生活的質量要在意境的提升,要在生活意義的充實,要在生活藝術的美化。從物質的生活,擴大到精神世界,層次高了,生活的意義也就不同了。

其實,世間各行各業都有層次,如文化的層次、藝術的層次、倫理的層次,甚至職業也有層次。偈雲,“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雲外有神仙”,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類的層次不提升,與一般動物有何不同?所以我們要提升層次,因為人終究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