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舊[1]

[北宋]仲殊

十裏青山遠,潮平路帶沙。

數聲啼鳥怨年華。

又是淒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

綠楊堤畔問荷花。

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2]

™™詞人小傳

仲殊(生卒年不詳),又稱僧揮,俗姓張,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曾舉進士。仲殊年輕時風流不羈,導致妻子在妒火中燒之下對他下毒,仲殊雖然大難不死,卻從此終生不能吃肉,索性便出家為僧。仲殊出家之後一直還要飲蜜解毒,所以人們也稱他蜜殊。仲殊多住在蘇州承天寺、杭州吳山寶月寺,與文人士大夫多有交遊,尤其與蘇軾交好。宋徽宗崇寧年間,仲殊自縊而死。

仲殊為人風流自賞,不甚守清規戒律,但他雖然不是一名合格的僧人,卻是宋代極少數以填詞名世的僧人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此中第一。仲殊有詞集《寶月集》,不傳,今有趙萬裏輯本。

™“詞牌故事

《南柯子》,唐代教坊曲名,得名於南柯夢的故事。

™注講

[1]這首詞題為“憶舊”,寫的是雲遊的旅途中故地重遊的一段感受。

[2]記得:即可否記得,是發問的語氣。那人家:即當年曾去打酒的那家。

™“逸事

仲殊棄俗為僧之後,放浪不羈的風格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以至於人們雖然欣賞他的才華,卻對他的品格與行徑多有微辭。尤其是仲殊有一首口占的《踏莎行》犯下過眾怒:“濃潤侵衣,暗香飄砌。雨中花色添憔悴。鳳鞋濕透立多時,不言不語厭厭地。眉上新愁,手中文字。因何不倩鱗鴻寄。想伊隻訴薄情人,官中誰管閑公事。”這首詞有一個很特殊的創作背景:仲殊有一次造訪蘇州太守,正值一個女子手拿訴狀站在雨中等著大人升堂。太守看著這位雨中的女子,讓仲殊即景填詞,仲殊填了這首《踏莎行》,言語間推想這女子是為情所困,前來起訴她的薄情郎。這首詞不但對他人之苦毫無同情,反而借以戲謔,所以當仲殊後來不知因為什麽而在一棵枇杷樹上自縊之後,便有好事者拿他這首《踏莎行》改易數字以示譏諷:“枇杷樹下立多時,不言不語厭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