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信壞不信好的療法,提出以下四種藥方:

    1.往好處想:世間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那是立場不同、觀念不同,所引出來的歧異。心好,看世間都是美好的;心不好,貪欲熾染,看世間就不好。下雨了,坐在車裏的人覺得雨景很美,路上淋雨的人卻在抱怨;對於任何人事,往好處想和往壞處想,可以有天壤之別。

    有三個信徒活得很痛苦,向無德禪師求快樂法門,禪師問他們:“你們想得到什麽才會快樂呢?”

    甲信徒說:“我如果有錢,我就快樂。”

    乙信徒說:“隻有愛情才會讓我快樂。”

    丙信徒想了想:“我要有名譽才快樂。”

    無德禪師微笑問道:“你們有了金錢、愛情和名譽以後,煩惱憂慮會不會隨之而來呢?”

    三個信徒一驚,相顧失色,答不出話來。

    無德禪師哈哈一笑,開示說:“金錢要布施才有快樂,愛情要肯奉獻才能快樂,名譽要用來服務大眾,才會覺得快樂。你們為什麽不往好處去想,隻往壞處想呢?”

    “煩惱海中為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觀念一改變,因緣果報就不同了。所以,我們看這個世界要從好處去看,這個唯識的心,可以把大地山河變成淨土。用聖人的眼光來看,滿眼都是聖人;用小人的心理來想,個個都是壞人。

    2.往遠處看:人,往往短視近利,隻顧眼前,不顧將來,隻見實惠,不見因果。為了升官發財,不惜日夜酒食酬酢,弄壞了身體,得到的不過是虛名與泡影。過去,唐肅宗曾經向南陽慧忠國師請求開示,說了半天,禪師看都不看他一眼,肅宗很生氣,就詰問:“我是堂堂的大唐皇帝,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慧忠國師反問:“皇上可曾看到虛空?”

    肅宗抬手向空中一拂,說:“這不是?”

    國師頷首:“請問皇上,虛空可曾對你眨過眼?”

    很多事,往遠處看,都是一片虛空。看穿了,看透了,好壞的分野比較正確,也不會盲目地信壞不信好了。

    3.往真處察:什麽是真的、假的?什麽是好的、壞的?不要隨便相信流言,要使是非止於智者。對於人我是非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不說是非,是是非非奈我何。我們要有自主的生活,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人家說好壞,我也說好壞,這是一種病態。

    4.往同處解:遇到事情,盡可能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去想一想。因為道理不是一麵的,是彼此的,大家互相認為對的才是有理。如果將心比心,先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著想,可能有相同的解釋:“這件事,換了是我,我會怎樣?”“如果我是他,是不是也這樣?”這樣一想,很多好壞都可以坦然接受了。

    我們要努力做一個信好不信壞的人,天堂地獄的移轉,都在這一念之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