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把春嬌唱歌的鏡頭和另一個場景裏誌明獨自喝酒的鏡頭交叉剪輯在一起,兩人的心都在痛著,卻無法彼此慰藉。這就是都市男女的情感狀態,曖昧著,又疏離著,在燈紅酒綠中顯得分外孤冷。

    電影上映後,《我的歌聲裏》跟著走紅,上了KTV點歌排行榜冠軍,也使得歌的原創作者曲婉婷成為紅極一時的歌手。這是電影與流行文化之間的關聯,也是電影影響生活的體現。

    不管愛不愛唱歌,或者會不會唱歌,KTV無疑都是一個展現自我或了解別人的地方。當一個人想用歌聲把心聲全部宣泄出來時,往往是讓人震撼的。所謂的“麥霸”可能並不那麽喜歡唱歌,隻是他們內心想訴說的東西太多了。

    練歌房裏的江湖

    KTV並不僅僅是唱歌和聚會之地,有時候也是一個江湖。在我的觀影經驗中,最常進KTV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戀愛中的男女,一種是韓國黑社會。在韓國犯罪片中,常出現的情景就是,夜幕降臨,或是三教九流,或是政客議員,聚集在一間歌舞廳裏,於燈紅酒綠中談判、分贓或謀劃,將人世的罪消散於流動的旋律裏。

    就像美國西部片中的酒吧、香港黑幫片中的飯館、武俠片中的客棧一樣,KTV也成為韓國犯罪片的標誌性場所,大量的信息、金錢、情色和暴力都雲集於此。這與KTV文化在韓國很發達有關,加上烤肉和燒酒,組成韓國人最喜歡的“夜三樣”。

    在韓國,KTV遍布街頭,但它有一個更接地氣的名字叫“練歌房”,也就是“歌曲”和“房間”兩個單詞的合成。一般這樣的場所禁止賣酒,主要還是唱歌。韓國的KTV以個人或家庭經營為主,和開個飯館差不多,不像中國大都是連鎖店。

    在黑幫出入的地方,KTV就沒有太多規矩了。在酒精的誘惑下,各種原始欲望都會爆發出來。韓國電影《與犯罪的戰爭:壞家夥的全盛時代》中,關鍵的戲份就發生在KTV裏,主人公崔翼賢的命運變化與此地緊密相關。

    本是公務員的崔翼賢,有次和黑幫頭目崔炯培一起去KTV吃飯,遇到了之前單位的領導,他們因言語不和而發生衝突,一頓打鬥之後,崔翼賢向體製告別了。之後,他利用苦肉計,幫助崔炯培奪得了一家KTV的保護權,正式穩固了自己在社團的地位。但是好景不長,他在KTV與崔炯培的手下發生矛盾,兩人的關係因此出現裂痕,開始互相算計。

    在故事裏,KTV一方麵是黑幫爭奪利益的地盤,一方麵又是展現犯罪分子命運興衰的舞台,就像一首歌一樣,往往是開頭低吟,副歌部分嘹亮,最後又回到平寂。一個幫派鼎盛時可以左右政局,最終卻還是難逃瓦解的結局。

    在柳河《卑劣的街頭》中也是如此,電影設計了三次唱歌情節,來暗示黑社會內部的權力變化。起初,大老板和手下一起吃飯,大頭目上前為老板唱歌,很是滑稽難聽,被老板斥責,這預示了大頭目將被清除;隨後,主人公炳鬥殺死了大頭目,取而代之,吃飯的時候,他也為老板唱歌,老板很開心;最後,因為議員被殺的事情敗露,大老板指示炳鬥的手下殺了炳鬥滅口,這次是大老板自己上前為大家唱歌,表情很沉醉,意味著他才是最後的贏家。

    三次唱歌的地方相同,就連伴奏的吉他手都是同一個人,唱歌的人卻不一樣了。每次唱歌都意味著一次權力的更迭,而這種更迭又都是在老板的授意下利用暗殺的方式完成的。片中人物的悲劇是權力高壓下的悲劇,也是小人物隨波逐流的悲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