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個紙團突然從教室的上空飛過,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打在了勇的臉上。勇感到臉上有點兒濕,用手一摸,發現是墨水。他很惱怒,循著紙團飛過來的方向望去,看到輝在笑。他想馬上發火,但是忍了下來。我能理解勇的想法,道義畢竟還是比愛情高,他不想讓別人認為他們在爭同一個女生。

    但是這個虧不能白吃。當天晚上,回到宿舍後,勇故意大聲咳嗽,吐出一口痰,吐在了輝的鞋子上。輝讓勇擦掉。勇挑釁說:“誰讓你把腳放在那兒的?”輝便火了。兩人站了起來,怒目而視,雙拳已經握緊。這時候,班主任進來查房,他渾身的酒味緩解了屋子裏緊張的氣氛,一場架也就此擱淺。

    這就是我青春時期的生活片段,每個人都像一團燃燒的火一樣,脾氣很衝,光是碰在一起,火苗就要跳躍幾下。但是,這種衝突並無大礙,並不影響彼此的情感,更像是一種打發時光的方式。因為那時沒有補習班,也不用憂慮升學考試,有的是時間去“浪費”。

    湊熱鬧不怕事大

    如果說兩個人打架拚的是功夫和力氣,就像體育比賽一樣,追逐的是榮譽,維護的是尊嚴,那麽打群架更像是一場聯歡會,大家要的是參與感,體味的是熱鬧和樂趣。

    青春片在展現打群架的時候,總是喜歡采用喜劇的方式。就像《萬物生長》裏的群架,醫學院的學生拿做研究用的人骨作為武器,打的過程用慢鏡頭展示,大家扭作一團,再配上張楚《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的旋律,場麵便很搞笑。

    青春期的打群架一般沒有摻和多少利益衝突,更多的是一種力氣的宣泄,看似殘酷,實際上又是浪漫的。

    在我的故事裏,勇和輝結下梁子後,各自開始發展隊伍。我站在了勇這一邊,因為他曾對我有恩。有一次,我不小心把鑰匙掉進了糞坑裏,我怕髒沒有去撿,打算重新換一把鎖。勇看到後卻把它撈起來,洗幹淨,打聽到是我的,便還給了我。所以,當他邀請我參加他的“幫派”時,我果斷答應了。

    在之後的一個晚上,戰鬥開始了。微弱的路燈下,操場上的三十多個男生分成兩隊,亂哄哄地嚷嚷著。兩支隊伍相隔有兩米多,勇和輝站在前麵,後麵的人不斷地向前推擠,最後就碰在了一起,開始廝打起來。其實就是攪和成一團,互相推搡。大家掄著膀子亂舞動,既不知道自己打的是誰,也不知道被誰打了。

    群架持續了三分鍾,突然有人哀叫了一聲,所有人便停下來了。隻見勇的手裏拿著一塊磚頭,腳下一個人正捧著頭呻吟。但被打的這個人並不是輝那邊的,而是勇這邊的,原來是大水衝了龍王廟。輝那邊哄堂大笑,勇有些尷尬。這場架也就此結束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