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會受傳統觀念和社會氛圍影響,但決定因素還是個人,是大的人性落實到小的個體上的突變。比如,在韓國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中,海島上有著嚴重的男尊女卑的民風,溫柔開朗的金福南被丈夫視為豬狗,即使她任勞任怨,也常遭拳打腳踢。因為,在這個男人的觀念中,女人不是和他一樣的人,更不是用來愛和可以給他愛的人,隻是一個會呼吸的東西。除了家暴妻子外,他甚至對自己的女兒也下毒手,這就完全是個人的變態心理在作祟了。金福南在這些逼迫下變成了一位複仇女王。

    人的善惡並非天注定,也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常常在一念之間,一個人就變成了另一個人。為此,我為人類感到悲哀,不管社會進步到何種程度,很多人的心理一直停留在原生狀態。

    失敗者的自尊

    當一個家暴者揮起拳頭的時候,他是真的被對方激怒了嗎?有時候並不是,他是被自己激怒了。家暴常常是失敗者的一個宣泄出口。比如說,當一個人遭遇不順,生活潦倒,改變無望時,他會頹喪,會自卑,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深深的仇恨。而世界又是虛幻的,唯有眼前的這個人是除他之外的存在,就成了他的靶子。

    這樣的暴力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會經常來。所以說,家暴隻有零次和無數次之分。

    在許鞍華的《天水圍的夜與霧》中,“港伯”李森娶了一位大陸女孩曉玲,曉玲在酒樓做服務員賺取家用,李森常懷疑她有外遇,動輒拳腳相加。其實,李森的疑心隻是他自卑心理的一種轉嫁。在外麵,他可以裝成功,裝富足,裝強勢,沒有人會去探究他的真實境遇,但是回到家裏,妻子就成為他無能的見證者。從她的眼睛中,他看到了自己的懦弱、無助和絕望,便企圖通過暴力來證明自己還是強大的。當發泄完之後,他會回想起,隻有眼前這個人才可以陪伴他,可以給他慰藉,他又覺得後悔,會為自己的行為道歉,讓妻子原諒他。這時候,他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而妻子成了母親。但是,當他下次再陷入心理困局時,慘劇又會重演。

    麵對丈夫的喜怒無常,很多做妻子的會逐漸失去自我,她們大多會選擇忍氣吞聲,即使有時候站起來反抗,也很難解脫暴力魔爪。到了最後,當局麵徹底無法維持的時候,一個家庭就不得不走向毀滅。就像片中,李森在殘忍地殺害了妻子和雙胞胎女兒後,自己也自殺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