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並沒有交代男人為什麽要自殺,也沒有交代他從哪裏來,是幹什麽的。我們看到的隻是一個男人尋求死亡的過程,他是一個“為死而死的人”。我原以為人類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通過自殺來實現死亡的自由,但阿巴斯告訴我自殺也是不自由的。

    自殺的關鍵在於到底有沒有必要自殺,真到了非死不可的境地了嗎?或許,這時候去嚐一嚐櫻桃的滋味,就能知道答案。如果你還能感受到那種甜,便沒有死的理由。

    “我想回去”

    如果真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自殺就是最好的辦法嗎?李滄東的《薄荷糖》告訴我們,這要看是物質上活不下去,還是精神上活不下去了。

    影片中,死亡一開始就被呈現出來了。男主角站在疾馳而來的火車麵前,大吼一聲“我想回去”,生命瞬間就淹沒在風中。而後開始倒敘,我們得以了解到這個名叫金永浩的男人如何從一個純真的男孩變成了一個油膩落魄的男人。充滿坎坷的生活改變了他的麵目,讓他再也不想活下去了。

    最後,鏡頭定格在二十年前,一個明媚的春日,也是在這個河邊,這座鐵路橋下,他與初戀女友相遇。二十年裏,他當兵,當工人,當警察,當老板,在時代的大環境下,作為個體的他隨波逐流。初戀女友未能成為他的妻子,成為他妻子的女人又背叛了他。二十年後,他站在這座熟悉而陌生的鐵路橋上,結束了生命。他說他想回去,回到二十年前。如果死亡是一架時光機器,他或許真的能在靈魂離開身體的瞬間重溫曾經的美好。

    金永浩在自殺前有一個計劃,打算選擇一個“毀了我的人生的人”陪他一起死。但是,造成他人生走向絕境的人太多,有騙他錢的朋友,有離婚的妻子,有逼他打人的警察,有服兵役時的老兵,等等。他不知道選擇哪一個,最終還是孤獨赴死了。

    《櫻桃的滋味》和《薄荷糖》都從一種食物切入,不同的是,前者因為嚐到了櫻桃的滋味而放棄自殺,後者卻因為再也不能品嚐到薄荷糖的味道(回不到從前的美好)而毅然自殺。前者從死亡看到了生命的可貴,後者從死亡回溯了一生的痛苦,選擇自殺也成為他的必然之路。金永浩在臨死時撕心裂肺地喊出“我想回去”,這有兩層含義:一是回到從前的生活,從頭再來,改變命運;一是回到生命的本真,回到最初的最純粹的狀態。

    但克爾凱郭爾的選擇哲學告訴我們,或此或彼的兩個方向都沒有完全幸福的勝算。假如金永浩當初選了自己深愛的初戀女友,他也不一定能幸福,也許又是另一種模式的痛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