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容易勾起人的回憶,因為它呈現的是無法複原的時光。在山田洋次的影片《遠山的呼喚》開頭,一對母子正在家裏吃飯,外麵下著暴雨,母親突然聽到敲門聲,心中一驚,不由自主地掃了一眼桌上的相框,那是一張男人的照片。這個鏡頭寓意很深:一是交代這個家的男人去世了,因為這是一張個人正麵黑白照,不是全家福;二是說明女人對丈夫依然懷著深厚的感情,當聽到敲門聲時,她潛意識裏很希望是自己的丈夫歸來了;三是將相片中的男人和敲門的人進行比照,預示後者將代替前者的位置,逐漸走入女人的心。果然,這個敲門者在進入這個家之後,用默默的奉獻感動了女人,最後成為她的丈夫。

    經常,在看一個逝去的親人的照片時,我會淚眼婆娑。照片上的人抿著嘴笑,目光炯炯,仿佛從不曾離開。這時真希望能有一個魔法,讓他從相片中走出來,從二維變成三維。然而,時光的殘酷性就在於它不可倒流,人隻能順著時光往前走,去認識更多的人,去拍更多的照。

    人生的證據

    有時候,當我們在凝視一張舊照片的時候,會感到詫異,甚至是震撼,難以想象自己曾經是那個樣子。而能有這樣的感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為這表示我們變得更好了。時光雖然改變了我們的容顏,但也在催促我們成長,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中,老年露絲聽尋寶人說找到了沉船,便急忙坐飛機過去,隨身還帶了很多個相框,認真地擺在臨時的房間裏。一開始,我覺得這個老太太真是麻煩,隻不過是暫時居住罷了,何必大動幹戈把家當都搬來?

    到了電影結尾,我們才理解了影片的深意。當露絲向尋寶人講完她與傑克在船上的故事後,大家都非常感動,這時鏡頭開始在露絲的相片上緩緩移動,每張相片上的她都臉帶微笑,看起來很快樂。傑克在死去前告訴她,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而她做到了。她一直懷著感恩的心對待生活,明白隻有自己過得好,才能對得起為她付出了生命的傑克。也正是因為有這樣平和的心態,她才活到了一百多歲。這些相片間接地展現了露絲的一生,她想用它們來告訴他,她沒有辜負此生。所以在開頭,露絲才會執意要把這些相片帶到船上。

    電影的時長有限,每一幀影像都容不得浪費,必須與主線情節緊密聯係,逐步鋪陳,前後呼應,最終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雖然相片很簡單,隻是一個普通的道具,但它能傳遞很豐富的信息,所以經常受到導演們的青睞。

    韓國導演薑帝圭的《登陸之日》也用了相似的方法。在影片的開頭,年輕的女孩發現自己的一張相片不見了,其實是被一個暗戀她的男生偷走了。之後,這個男生被日本人征為士兵,參加了戰爭,失敗後被蘇聯人帶到了戰俘營。在戰俘營裏,男生的性格發生了巨大變化,通過向蘇聯大兵獻殷勤,做了小頭目,對自己的同胞惡意相向。最後,他在戰鬥中犧牲了,臨死前從懷裏掏出那張女孩的照片,滿眼都是淚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