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青雲的兩位兄弟趙二虎和薑午陽在片中也都哭過,但鏡頭往往是一筆帶過,隻在龐青雲哭泣時給了特寫。這種有意識的渲染使龐青雲的心理糾葛和命運悲劇更引人注意,這也是李連傑能獲得影帝的原因。

    正因為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的眼淚才如此珍貴。《投名狀》中男人的淚水基本都是為了情義而流,為無法堅守的誓言而流。男人的道德世界裏有一項極致追求,那就是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為兄弟兩肋插刀。但這隻是一個美好的幻想,在時代的殘酷和利益的誘惑麵前,它非常脆弱,經不起考驗,一旦坍塌,內心會極度失落和痛苦,唯有淚水長流,希望能洗掉罪責,博一番同情。

    哭是一種示弱,背後的目的是維持自己的強大。

    誰說英雄不能流淚

    英雄到底應不應該流淚?不是英雄說了算,而是導演說了算,或者說是文化環境說了算。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張徹開創的硬派武俠片,一反之前香港電影的兒女情長基調,但有些矯枉過正。在他的電影中,英雄不但不能流淚,還不能活,結尾基本都是為了複仇、正義或兄弟情,悲壯地死去了。觀眾看著電影會哭得稀裏嘩啦,就像亞裏士多德在《詩學》中所說,悲劇具有淨化靈魂的作用。

    到了八十年代,張徹的弟子吳宇森把古代江湖故事移植到了現代都市,除了保留悲情基調外,又賦予了英雄凡人的氣質,開創了屬於自己的“英雄片”。在他的電影中,英雄縱然果敢堅強,也是要哭的,這讓男人的情懷更加人性化和浪漫化。

    《英雄本色》中,宋子豪出獄後,和小馬在街上相遇,觸發了後者心中的感傷,眼淚禁不住流出來,這是英雄失落的淚水。《喋血街頭》中,三兄弟同闖越南,阿輝因為頭部中彈而變成癡呆,流落街頭,認不出兄弟阿B。阿B回憶從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淚眼蒙矓。為解除阿輝的痛苦,他扣動了扳機,自己也失聲痛哭,這是英雄無奈的淚水。《喋血雙雄》最後的槍戰裏,小莊不幸中槍身亡,李鷹當著警察的麵殺掉了已經投降的匪頭,而後頹喪倒地,口中念著小莊的名字,淚流滿麵,這是英雄相惜的淚水。

    即使後來到好萊塢拍片,吳宇森也保持了英雄要流淚的風格。在《變臉》中,有一場變臉後的肖恩警官向妻子深情表白的戲,是全片最動人的情節。由於臉已變成別人,他隻有訴說兩人在一起時的生活細節,才能獲得她的信任。當說到動情處時,他已是淚流滿麵。拍這場戲時,扮演肖恩的尼古拉斯·凱奇不太願意抹眼淚,認為有損自己男人的形象,沒想到成片效果很好,反而俘獲了更多女影迷的心,她們覺得這才是真英雄。

    吳宇森用淚水建立起了一個情義豐滿的英雄世界,讓鐵漢顯露出了柔情的一部分。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麽眼淚便是窗簾,它既可以覆蓋心靈的憂傷,也能打開光明。想哭的時候就放開了去哭,不要像歌詞裏那樣“明明流淚的時候,卻忘了眼睛怎樣去流淚。明明後悔的時候,卻忘了心裏怎樣去後悔”,這不是堅強,而是不夠灑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