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憫人,

    謹言慎行。

    與人為善,

    心甘情願。

    保密是一種涵養

    燕太子丹與義士田光謀刺秦王。田光推薦荊軻,燕太子丹叮囑道:“此事關係燕國存亡,務請保密。”田光應允,回家後立即自殺,他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自己不會泄密。

    人世間有公事,有私事,公事應該讓大家知道,私事不必給人知道。朋友之間也會有秘密,彼此知道的秘密愈多,愈能成為好友。所以,好朋友就要有替對方保守秘密的義務。當一個人覺得保密比泄密更為快樂時,這人是真正成熟了。

    然而,世間上真有秘密嗎?一般的人,見到人都說:“我有一個秘密告訴你,請你不要告訴別人。”聽者隨後又跟第三者說:“我有一個秘密告訴你,你不可以告訴別人。”如此輾轉不多時,所謂秘密已然天下皆知矣!

    泄密傳播是人性的弱點,每個人都以能得到內幕密事表示自己的身份特殊、自己很有辦法;泄密更可以表現自己的權威,所以泄密的情形就很普遍了。就連《六祖壇經》中,弟子聽過六祖說法後,還要問:“另有密意否?”六祖回答:“密在汝邊!”可見好探秘密實乃人的天性也!

    有人喜歡刺探機密,有人恨不得遠離機密。因為知道別人的機密,有時候會惹來是非,甚至殺身之禍,所以就盡量遠離別人的密談、別人的密語、別人的密事;凡是秘密,盡少參與,這也是明哲保身之道。

    所謂保密不保密,就是能講不能講。凡事能對人言而不言,謂之“失人”;凡事不應對人言而言之,即為“失言”。自己的密事不去張揚,這是涵養;他人的密事過分宣揚,這是失德。守密和泄密,應在此中矣!

    ·佛光菜根譚·

    金錢丟了可以再賺,名譽丟了永不再來。

    故為人處世要多留口德,尤其是陰德。

    化解的力量

    敵視父親20多年的女兒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後痛哭不止。有人問她:“你是不是還恨父親呢?”她回答說:“我早就恨累了啊!”

    平時我們看到雞鴨被捆綁,覺得很可憐;看到鳥雀關在籠子裏,也感受到被囚禁的痛苦。其實人生在世,不是一樣被許多愛恨情仇緊緊束縛嗎?人生要求得解脫,必須懂得自我化解。那麽,人生要化解什麽呢?

    一、化解危機。所謂“人在家中坐,危機四麵來”,人生哪個地方沒有危機呢?一陣龍卷風來襲,房屋被吹得片瓦不存;新買的汽車,因為連夜大雨引擎泡水,就這樣報銷了。想要化解危機,先要建立憂患意識。危機可能隨時發生,凡事小心謹慎,自求多福。例如,把房屋建得堅固一點,比較不怕龍卷風;或住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就有鄰居可以守望相助。依此類推,凡是會造成危機的人、事、時、地、物,都要事先防範,才能化解危機。

    二、化解仇恨。人與人之間經常結下不必要的仇恨,有因為誤會而生的,有因為吃虧而生的,也有因為語言傷害而生的。有的仇恨是直接的,有的仇恨是間接的。間接的仇恨,有時當事人根本沒事,隻是左右的人搬弄是非,加油添醋,因此結下梁子。其實,人間不應該有仇恨,就是有一些吃虧上當,也應該不要計較,而予以原諒。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仇恨、怨心都是不祥之事,應該化解為上策。

    三、化解對立。人和人之間,有時候自掘溝壑,有時候自設圍牆,因此產生對立。所以對立,大部分都是因為嫉妒,或者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同行應該是親家,有了利益,分一些給人也不要緊。天下之大,人群之多,隻要自己有智慧,買賣有做不完的買賣,利益有享不了的利益。

    四、化解心防。人和人本來可以當朋友,但是有的人心裏設防,就難以共事。世間,有的人喜歡成人之美,有些人專門喜歡破壞別人的好事。假如有人對我們設了心防,我們謙虛、禮讓,或是讚美、饋贈,都可以化解之。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小人我們當然不能沒有心防;而對於君子,不妨卸下心防,真誠相待,因為唯有真心才能贏得友誼。

    ·佛光菜根譚·

    持戒,能將坎坷的遭遇變成福樂安康的命運;

    修定,能將浮躁的情緒化為平靜清明的理智。

    利己與利人

    窮人拿著唯一的一塊銅錢買食品,店員接過一看,發現錢是假的,不肯賣給他。窮人急得直掉眼淚。正好一位軍人經過,問明原委,就拿出一塊錢給他,把假銅錢往上衣口袋裏一放,就走了。窮人感激涕零,買了食品回家,軍人隨後上前線了。一天,一顆子彈射過來,軍人感到前胸震了一下,可是並沒有受傷。他摸摸胸口,從口袋裏掏出那塊假銅錢,發現銅錢的正中央凹了下去——原來是這塊假銅錢救了他的命。

    這就是利人又利己的故事,救人急難等於救自己。

    在大乘佛教中,菩薩發心先為眾生後為自己,“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其利人的精神可見一斑。一個普通人即便不能做到利人不利己,至少要能從利己想到利人,即所謂“自利利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