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以上的敘述,我們明白了:在中醫學中,神就是人體生命力的一種表現。生命力強,就是神旺;生命力弱,便是神衰。

    中醫學中還把神細分為神、魂、魄、意、誌,分歸心、肝、肺、脾、腎來主管。

    最後,來說一下精、氣、神三者的關係。

    精乃是氣之精微,是氣中的精英物質,所以精也就是氣的一種,精由氣生,而精也可以生氣。這在臨床上是具有指導意義的,精衰者可以補氣以生精,氣虛者可以補精以生氣。

    神乃是精的外在表現,而精生於氣,所以神也是氣的外在表現,氣足者神旺,氣衰者神弱。這在臨床上亦具有指導意義,神衰可以補精益氣以治之,而神旺者知其精、氣皆盛,其人不虛。

    我們的先人,在古代,通過解剖觀察,認識了人體中的心、肝、脾、肺、腎五髒和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以及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等奇恒之腑,還有通過體驗,認識了經絡。於是,對人體的結構,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但是,這些五髒六腑等等是如何工作的呢?先人們通過想象,把社會中人的功能虛擬到了五髒六腑等的身上,於是創立了中醫學中的髒象理論。髒象理論中,把五髒作為人體的核心,五髒分工各司其責,帶領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等人體的各器官,共同來完成人體的各項生理工作。這其中,古人又創立了精氣理論,把氣作為人體各項生理活動的動力。將氣合血、津液,共同完成營養物質的輸送以滋養五髒六腑、全身各器官。

    人和自然又是一個統一體,人體的五髒之氣和天地之氣相通,這就是中醫學中的天人相應理論。

    最後,人體機能的強弱,精、氣的盛衰,又通過神表現出來。

    這就是中醫學中的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