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國一直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禮儀”一詞和我們的關係甚為密切,甚至說是息息相關也不為過。

    遠古的夏、商時期已經有了孔聖人所謂的夏禮、殷禮。到了周時期,在周公主持下,時人對以往的宗法製度、傳統習俗進行了搜集、整理、修改和補充,製定出一套以維護宗法等級製度為中心的相對完備的行為規範以及相應的典章製度、禮節儀式,史稱“周公製禮”,而所製禮法後世稱其為“周禮”。

    從此,周人便以“尊禮”著稱。周禮之中最為隆重的莫過於“九賓之禮”。

    它是周朝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個諸侯國,周天子按其親疏遠近關係,分別賜給各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從高到低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諸侯國內的官職又分為三等,從高到低依次為:卿、大夫、士。當時,諸侯國國君則自稱為“孤”。“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加上“孤、卿、大夫、士”四等官職合起來稱為“九儀”或稱“九賓”。因此,“九賓”到京畿去朝見周天子時所用的禮節,就叫“九賓之禮”。

    “九賓之禮”大致是這樣一個過程:首先是“九賓”從殿內向殿外按照從高到低的尊卑次序排列。九位執掌禮儀的官員迎接賓客時則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極其威嚴。這其中的程序時辰、人員穿著、會場布置、奏樂、宴飲、各種說辭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整個典禮儀式的場麵十分宏大、壯觀。

    孔子對周禮十分讚賞、推崇,甚至曾發出過“吾從周”的呼聲。到了東周時期,周王室日漸衰微,諸侯禮樂征伐頻出,封建製度、周禮遭到了嚴重破壞。孔聖人看到這個四處征伐戰亂不斷,生靈塗炭、滿目瘡痍的國家,不得不發出禮崩樂壞的喟歎。

    後來,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通過變法漸漸強大起來。到了秦王嬴政時期,秦國先後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了國家統一,繼而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以華夏族為主體、多民族共融的統一的中央集權製國家。新建立的秦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創新了一係列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製度,比如皇帝製度,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毀於春秋戰國的周禮雖已不能完全恢複,但新的封建中央集權製度已經形成和確立,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地位也創立了一套宗族禮法製度,其中周禮的影子依稀可辨。漢代以後,儒家思想成為了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而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一直都是很崇尚“禮”的。因此,始建於秦朝的這套中央集權製的封建宗族禮法製度經過後世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一直在中國社會延續了兩千年,直到封建統治的滅亡。

    我國古代素有“五禮”之說,即吉禮、凶禮、嘉禮、賓禮、軍禮。

    “五禮”之中,吉禮為祭祀之禮,即對天地鬼神祖宗的祭祀時所遵循的禮製;凶禮為喪葬、撫恤之禮,即祭奠亡靈、安撫災民的禮製;嘉禮為個人成長慶典之禮,是主要用於婚嫁、加冠、出生等慶賀方麵的禮製;賓禮即賓客交往之禮;軍禮即軍事方麵的禮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