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如果名氣太大,探病的人絡繹不絕,為了接待訪客,種種的辛苦反而加重了病情。有的普通小民,到了生病的時候,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兒女都避不見麵,哪裏還有什麽親朋好友來探病呢?病床前的寂寞也是難以排解。

    現在一般說來,兒童病房裏都有慈母走動,老人病房常常是寂靜冷清。現在有許多不當的探病方式:一直和病人講話,讓病人不得休息;或者一直詢問病情,或者探病時間不適當。有時病人才剛開過刀,他好意想要講些笑話幫助病人減輕病痛,結果病人大笑,傷口破裂而加重病情。

    有的人探病,表情嚴肅;有的人講話不當,讓病人感傷,或對自己的病情不樂觀,產生疑慮。甚至有些人不鼓勵病患相信醫生,反要病患相信他的秘方,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探病時態度要從容祥和,要麵帶微笑,不要亂報秘方,不要追問病情,也不要追問有無其他人來訪。因為每個人隻要問一次,生病的人卻要不斷重複回答相同的問題。

    如何幫助病患消除病床上的寂寞?送些輕鬆的書籍給病患閱讀,也可減輕病情。不要送一些不當的物品,如送糖果給糖尿病的人,或是送花給病人造成過敏,或是送給胃潰瘍的人牛奶等。各種病情對某些物品各有禁忌,所送的東西都必須謹慎選擇。

    有個董事長生病住院,為了讓他歡喜,公司員工每回來探病便不斷報告公司這個月營運如何、利潤多少。董事長滿臉無奈地說:“我現在不管訂單、入賬多少,我現在能夠小便最要緊。”

    佛說:“八福田中,看病第一福田。”佛陀以身作則,親自為病比丘倒茶、為病比丘洗衣服。希望每個人都善於探病,讓病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喜悅,得到親人的關懷,得到朋友的祝福,得到身體的輕安。

    ·佛光菜根譚·

    一絲小小的微笑,給人無限的歡喜;

    一聲小小的愛語,給人無邊的受用。

    看什麽

    兩個婦人聊天。甲婦問:“你兒子還好吧?”“別提了,真是不幸。”乙婦歎道,“他實在夠可憐,娶個媳婦懶得要命,不燒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不帶孩子,整天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那你女兒呢?”“她可就好命了。”乙婦滿臉笑,“她嫁了一個不錯的丈夫,不讓她做家事,煮飯、洗衣、掃地、帶孩子全都由丈夫包辦,而且每天早上做好了早點才叫我女兒起床呢!”

    摘引自《生活中的故事》

    我們生來有兩隻眼睛,在世間看盡花花綠綠的社會,看透窮通禍福的人生。看好的,好得不多;看善的,善得也很少。我們所看到的,隻有增加自己的感傷,增添自己的憂愁;有時候不看也罷,因為這個人間沒有什麽可看的。可是,人在世間真能不看嗎?環境逼著你要看,他人也需要你看。那麽我們究竟要看些什麽呢?

    一、看內不看外。在《楞嚴經》裏,阿難尊者“七處征心”。心在哪裏呢?我們的分別心,當然在內;外境的長短方圓、赤白黃黑,當然在外。現在我們要能看內不看外,甚至進一步不看內,也不看外,內外都能泯除。看外,是人情冷暖,不好看,要看內心的沉澱。甚至能更進一步,看超越一切的無,能看到空無,才是永恒。

    二、看靜不看動。動態的社會,動態的人生,在一切動的裏麵,都有明日黃花之感。今日宴會的歡樂,明日還有嗎?今日三朋五友的聚談,明天還在嗎?一切動的都會過去,一切動的都會消失,一切動的都會變化。因為動的都不存在,隻有看靜的。靜態的,看山,青山常在;看樹,樹木常青。更重要的是,人要看自己,看靜態的精神層麵。最好要能超越動靜兩個層麵,若能看到一個“如”字,一切皆如也。

    三、看人不看己。人都歡喜看自己的利益,“我要”、“我想”。假如想到“我”之外,也能看到“人家”、“人想”、“人要”;能把“我”看小、看輕,把“人”看大看重,就會增加“人和”。甚至不僅不看“己”而能看“人”,進而不隻看“人”而能看“眾”,看到團體大眾,看到社會大眾,眾才是整體,我們隻是眾中的一個。

    四、看好不看壞。世間事都有兩麵,有好也有壞。壞人、壞東西、壞事情、壞團體,壞的都不好。東西壞了不能用,蔬菜水果壞了不能吃,所以要看好不看壞。社會上盡管有壞的一麵,但還是有很多好人好事、好的語言好的作為。看到好的,就有信心,就有鼓勵。不過,若能有更高的境界,好壞之外,還要看“善”,隻要“善”的,就是超越好壞之外。

    五、看真不看假。這個世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是讓人眼花繚亂,看不實在。當然,虛假的社會、虛假的人生、虛情假意的人到處皆是。其實這個世間還是有實在的人、實在的事,也有實在的真心。看真看假之外,要能看到“空”,空去一切對待,空去一切妄想顛倒之外。

    六、看義不看利。孟子見梁惠王,王問:“不遠千裏而來,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曰:“何必曰利,亦有義乎?”孟子看到義,梁惠王看到利。利重乎,義重乎?利是利害、利益,利欲熏心;義是義氣、義士、義工,義的美事可多了。若能在義利之外,還能看到“法”,能夠忘了義利的對待,而把一切建立在“無為法”上,那麽吾人境界就會更高了。

    ·佛光菜根譚·

    我看花,花自繽紛;

    我見樹,樹自婆娑;

    我覽境,境自去來;

    我觀心,心自如如。

    五不能

    某甲擅長捕鳥,編織有密密匝匝的羅網。某乙常跟著看,發現了一個“秘訣”:鳥隻要鑽進一個網眼就能被捉住了。於是他回到家,將麻繩一根根結成單獨的小圓圈,分別係在長竹竿上,取名“獨目網”,也到樹林中去捕鳥。結果,在樹林裏守候了一天,他連一根鳥羽毛都沒得到。

    摘引自《寓言故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