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清閑?是清苦?是富裕?是貧窮?不在於有形物質的多寡足缺,但看精神世界的優劣富貧。

屏東有一位鍾富美小姐,是台北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在工作上,她叱吒風雲、得權重任,大家都稱她女強人,三十多歲仍然未婚。有一次她到佛光山參加短期出家,也許是總經理的生活忙碌繁雜,想借此體驗一下寧靜的生活。

經過兩個星期的體驗後,她整個人生觀都改變了。過去她認為自己與佛無緣,但自從參加短期出家後,她毅然辭去工作,回到屏東農村,從此身住茅屋,過著淡泊清苦的生活,就如同陶淵明一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人問她,過去在台北是何等富貴榮華,為何現在卻甘於回到農村,過著清苦淡泊的生活?鍾小姐笑著回答:“籠雞有食鑊湯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是的,雞子雖然過著飯來張口、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一朝肉肥身壯,燉雞、煨雞、煮雞,離鍋鏟也不遠了。野鶴雖然沒人喂養它,但有寬廣的天地任它遨遊,多麽逍遙自在。鍾小姐過去在台北雖然生活富裕、衣食無缺,那畢竟還是有限的人生,生命隻局限在小框框裏,就像“籠雞有食鑊湯近”;回到屏東鄉下,看似失去一切,其實不然,她種菜蔬食、知足常樂,一如“野鶴無糧天地寬”,是何等任運逍遙、自在放曠。

人生,是清閑?是清苦?是富裕?是貧窮?不在於有形物質的多寡足缺,但看精神世界的優劣富貧。汲汲營營於生活的我們,是要做“無憂”的籠雞,還是“無糧”的野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