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應該擁有多少錢?必須衡量自己的年齡、身份,要有所規劃,並具備正確的認識。

有一年,佛光山召開世界傑出婦女會議。會議中,有一位婦女提出一個問題:“一個人一生應該擁有多少錢?出家人有錢好,還是沒錢好呢?”我的看法是,一個出家人在三十歲以前,儲蓄應該不超過三萬到五萬元,因為沒有錢,才會安心學道,即使遭遇挫折、困頓,因為沒有錢,沒有其他出路,隻能忍耐,更加用功於修道上。一旦有了錢,便無法安忍於道上,稍遇逆境,就想何必在這裏受苦,我可以買一個房子,自己修道去。

錢使人墮落,修道人更不可不防!

但是一個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女人,應該懂得理財、儲蓄。有了儲蓄,便不會以金錢去衡量愛情,不會因為男方有錢、有房子、車子而托付終身。假使愛情、婚姻建立在金錢上,往後的婚姻生活就令人擔憂了。一個女人到了六七十歲,就要和出家人一樣,錢愈少愈好,因為錢太多反而容易引起兒孫的貪念,為了爭奪遺產,兄弟鬩牆,家破人散,釀成人間悲劇,就得不償失了。

我的母親九十多歲的時候,徒眾為了表示對她的尊敬和孝心,不是送她金戒指,就是金手鐲。一個老太太身上有這些飾品,恐將引起他人的惡念,安危讓人掛念。我認為,適當的敬愛很重要,不當不智的孝敬,非但不是愛她,反而陷她於危境。

一個人應該擁有多少錢?必須衡量自己的年齡、身份,什麽時候應該擁有多少錢,要有所規劃,並具備正確的認知。最主要的還是安全及適度地擁有,才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