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有所寄托,生命的價值發揮極致,生死便不足以畏懼。

見人獲麟兒,常人總會心生歡喜,道一聲“恭喜”,見人往生,便心生悲哀,勸告節哀順變,那是以俗眼看人間生死事。在無盡生命的輪回裏,生又何足喜,死又何必悲哀,因為生死好像時鍾,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又再回到“一、二、三……”它是環狀的,是不斷輪轉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一九六一年時,我在雲林縣虎尾鎮念佛會主持佛七。益妙尼師前來,神色憂戚地告訴我:“恐怕您下次來就看不到我了。”我問她為什麽?她說:“我染患大腸癌,醫生說我隻剩兩個月的生命……”

我那個時候還年輕,聽到生人作死別,也不知道怎麽安慰她才好。隻有說道:“出家人應該把生死看淡,生死一如,不要老是掛念死,在有生之年,做你歡喜做的事、助人的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其他的事不要想得太多。”

沒想到她聽了我的話以後,收起悲哀的情緒,在雲林廣播電台開辟“佛教之聲”節目度眾利生。每天半小時播佛教的節目,需要一千八百元左右,她就這麽“五塊錢、十塊錢”地到處奔波勸募化緣,好繳納“佛教之聲”節目的播出費。

當我再度看到她時,她的臉上泛滿紅潤的色彩,她不但沒有往生,二十幾年過去了,雲林廣播電台“佛教之聲”節目,不斷地給予聽眾莫大的信心與力量,而這位益妙尼師的生命,也仍然繼續發揮她的光和熱。

一個人忘記了生死,看淡了生死,體認生死本如如,縱使不治之症,在信仰力量前也會屈服。有了堅定的信仰,全心為人為教服務,精神有所寄托,生命的價值發揮極致,生死便不足以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