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如播種,選好的土地,才有好的收成。

佛陀時代給孤獨長者,有個女兒名叫善無毒,相貌莊嚴,殊妙無比。

中印度福增大城,有位眾所欽敬的大富長者,名叫謨屍羅,他的兒子名叫牛授。他們世代信奉外道,從未聽聞佛法。謨屍羅一知道牛授有意娶善無毒時,便親自拜訪給孤獨長者,為兒子提親。

給孤獨長者請教佛陀此事,佛陀告訴他:“善無毒嫁到福增城,必定會在城內宣揚佛法,你可以放心地答應這件婚事。”給孤獨長者回到家裏,就依照佛陀的指示,將善無毒嫁給了牛授。

一天,謨屍羅在家中備辦豐盛的飲食,供養一些外道。善無毒看到那些外道裸露形體,相貌醜惡,臭穢無規矩,不禁心生忿恚。就禮貌地告訴謨屍羅說:“你供養這麽多人,能獲得很大的福報。但我不明白,你為什麽要供養這些裸形外道?”謨屍羅驚訝地問道:“世間還有比裸形外道更有修行的導師嗎?”

於是善無毒將佛陀出家成道,化度眾生的事跡與悲願,為謨屍羅詳加說明。謨屍羅聽完善無毒對佛陀的稱讚,立刻升起敬仰之心,開始準備齋食,希望供養佛陀及比丘僧。

第二天佛陀和比丘們到謨屍羅長者家應供,並且宣說無上妙法,福增城內大眾聽到妙法,如飲甘露,獲得無量法喜。

供養如播種,要選好的土地,才有好的收成。《四十二章經》說,供養一百個平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位受持五戒的人;供養諸佛菩薩和阿羅漢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議。所有的供養中,又以法供養為最上等。

一個佛教徒,把學佛的歡喜美好,告訴別人,也可以算是法供養。如果大家能在社會廣為宣揚佛教教義,令人深信因果,止惡向善,使社會的暴戾和亂象減少,必定能為大眾創造祥和安樂的生活環境。這種弘揚佛法的功德,遠遠勝過物質供養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