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忍辱波羅蜜”,忍可以解決人間複雜的問題、不平的問題,是人生最大的力量。《大集經》說:“忍是安樂之道,能除貪嗔、邪見、兩舌,並得自在、端正、威力等功德。”忍要具備高度的智慧,才能做到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所以佛陀讚歎忍辱的功德是布施、持戒所不能及,能忍辱者為“有力大人”。“忍之道”有哪些呢?有以下四點:

第一,忍得好容色

《因果十來偈》說:“端正者忍辱中來。”一個人相貌莊嚴,是因為能修忍辱,接受種種考驗,而得端正儀表。有一則譬喻故事,銅佛承受鐵匠的雕琢鑄鏤,成就莊嚴法相,接受萬人膜拜供養;大罄不能忍耐,人家一敲,隻有嗡嗡作響。《佛光菜根譚》:“心中常有拂心之事,形體毫無不悅之態。”以此養忍調性,才能像菩薩一樣,慈眉善目,端嚴相好。

第二,忍得具眷屬

無論凡愚聖智,皆是我們人生中的親友眷屬,若要求得家庭和睦,眾人愛敬,就要忍辱謙讓。《羅雲忍辱經》:“忍之為福,身安親寧,宗家和興,未嚐不歡。”忍能增加力量,能減少衝突糾紛,止息眾亂,眷屬和合。

第三,忍招諸勝報

世事多成於忍,能忍方成大器,佛陀在本生修行為長生童子,以實踐忍辱為修行,終取得國家勝利,忍看似犧牲,卻是獲得最後勝利。故《忍辱經》:“世無所怙,唯忍可恃,忍為安宅,災怪不生。”以忍依怙,才耐得住迫害、苦難及種種誘惑,身心能安住泰然。

第四,忍得壽命長

能忍之人,嘴上不說激憤的話,麵上不露憎恨之相,心中不存人我是非,看得開、放得下,自然就會健康,壽命延長。怒則氣逆,怨則氣損,修忍辱要能如飲甘露,才能心平氣和,所以忍的功德其大無比。

《羅雲忍辱經》雲:“忍惡行者,所生常安,眾禍消滅,願輒如誌顏貌煒曄,身強少病,財榮尊貴,皆由忍慈惠濟眾生所致。”故以忍辱作為資具,化暴戾為祥和,就能身心安住,製止眾惡,眷屬合樂。以上出自《大方等大集經》的“忍之道”四句偈,提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