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渴望找到真心的朋友,但是,要找到一生不相負的好友,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你常常慨歎朋友辜負了你嗎?想要交到真心的朋友,本身也需具備一些條件。例如不能太過倚賴朋友,這會使對方感到不勝負擔,久之必然離去。尤其不能因為熟悉而失去了分寸,失了分寸與尊重,久之必然反目。如果對方失意時,要適時給予鼓舞與安慰。再者,雙方都能互相勉勵、共同充實彼此的內涵,這樣友誼的層次也能提升。在《長阿含經》裏麵,佛陀對於朋友之道有以下四點開示:

第一,為彼不惜勞苦

曆史上的“管鮑之交”聞名千古。主要因為鮑叔牙有慧眼識英雄的本領,一眼認出具有衝天之誌的管仲,又有“不受離間”的智慧,無論旁人如何評論管仲,鮑叔牙都不為所動。反而不斷地給予包容、諒解與協助,才有後來擘劃千裏、成就齊國霸業的管仲。

另有晉國公子重耳,家國流散,在外顛沛十數載,忠臣狐偃始終不離不棄,後來得到秦穆公的幫助回國為君,重耳重用患難之交的忠臣狐偃,奮發圖強,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第二,為彼不惜財寶

朋友有經濟上的困難,應量力幫助他渡過難關。如薑子牙未發達前,義兄不惜財寶的接濟,終於造就了曆史上的薑子牙。

六祖惠能大師未上黃梅以前,賣柴為生,靠著安道誠的仗義相濟,給予安家費,使其無後顧之憂,順利參訪五祖,終於成就道業,成為中國禪宗史上提倡頓悟的祖師。

第三,為彼濟其離怖

朋友受到挫折、失敗或感覺無助之時,要像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精神,及時伸出援手,讓朋友遠離怖畏,得到安心。

第四,為彼時相教誡

要成為對方的摯友,就要相互勉勵,彼此為鑒,並且觀察他的偏失,矯正他的氣質。在朋友虛浮時,能夠養之以沉穩;觀念褊狹時,導之以寬廣;急躁不耐時,修之以從容。朋友有過錯,應該要暗地裏規勸他改過,這是好友應盡的責任。

朋友是互相的,應該要彼此感恩,懂得付出,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也才能得到相互依存的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