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希望被人領導,希望能領導別人。然而在家庭,有家長要領導我們;在公司,有董事長、老板要領導我們;國家、社會上也有許多領導人,如縣市長、鄉鎮長、村長等要領導我們。要成為一個領導人,要有領導之道,略有四點:

第一,要能講、能做

做一位領導人,自己不是隻能講,卻都叫別人做。自己能講,自己也要能做。中國有句話說:“身教重於言教”,你要以身作則,站在前頭,率先垂範,領導者負有帶動部屬的責任,不能光講不做,自己不能實行的話,跟隨的人久而久之,必定對你能講而不能做沒有信心。假如能做不講的話,他也不知道你的意見何在,進而對領導者沒有交流。《論語·裏仁》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所以,對部屬謹言慎行,但言行一致是很重要的。

第二,要無怨、無悔

領導者的行為、態度,時時都受到眾人的矚目。你不能讓跟隨你的人,每天講你的怨言,每天不斷地給你泄氣,甚至讓他每天懊悔,失去勇氣,弄得大家終日不見陽光,隻見烏雲蓋天,其成績後果可知。所以,做一個領導人,要經常樂觀,所謂春風、笑語、慈顏,把歡樂一直散播給大家,讓眾人感動,所謂“帶兵要帶心”。

第三,要有慈、有智

領導人要有慈悲心,所有部屬的問題要能解決,所有公家賦予我們的責任,也要能解決。要用慈悲心對待一切,你不能做事都與人為敵。過去我們常講“服務為做人做事的根本”,慈悲是給人快樂,用同理心去設想對方、體諒對方,用柔軟心對待對方、協助對方。還要加上智慧,既然作為一個領導人,要懂得策劃,懂得安排,懂得方法,懂得前後的因果關係。所以,在佛教裏麵,要能“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就是要能在時空關係、上下人等,都要能夠周全圓融,普遍十方。

第四,要不私、不傲

不要自私,不要隻顧自己,有己無人,不能讓人甘心效命,凡事先想到部屬,對應的報酬慷慨給予,何愁不唯命是從?做人不要太傲慢,太傲慢,人家感覺到你很官僚,往往與人難和,這樣凡事都不易做通,謙虛對待、親和關懷,不盛氣淩人,不居高臨下,則更加方便、更能得到部屬群策群力,同心效力接受領導,給人利益則無往而不勝。

好的領導之道是采取積極行動,以身作則,胸懷寬廣,豁達大度,去改變部屬生活與工作的現實,激發他們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