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問題層出不窮,不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而且常常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所以,解決問題,唯有對症下藥、根除病源,才可一勞永逸。例如“救寒莫如加裘”“止謗莫如靜修”“棄惡莫如揚善”“離過莫如積德”等,都是有效的對治之道。說明如下:

第一,救寒莫如加裘

每年寒冬,一般的寺廟、慈善團體,都會舉辦“冬令救濟”。所賑濟的物品,除了金錢、米糧以外,總少不了棉被、大衣等禦寒的衣物。因為天寒地凍,衣裘最能送暖,此所謂“雪中送炭”“寒冬送衣”,最是溫暖人心。

第二,止謗莫如靜修

現代的社會講究言論自由,但另一方麵又常因言論失當,引發毀謗官司。其實,一個人之所以遭人毀謗,多數都是因為表現太好,遭人嫉妒,所謂“譽之所至,謗亦隨之”,譽與謗常常如影隨形。因此,當一個人遭人批評、毀謗的時候,切忌跟他舌戰、辯駁,或是打官司、控告對方,這都不是很高明的辦法。最好就是閉門自修,冷靜以對,最後是非自然止於智者。

第三,棄惡莫如揚善

佛經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作惡是消極的止持戒,能夠起而行善,才是菩薩道所應奉行的作持戒。尤其對於一個曾經壞事做盡、臭名昭著的人,雖然良知發現,改過遷善,但是,因為過去所造的罪業還是存在,所以必須多做善事,以行善培福來消弭罪業。行善就像是在田地裏施肥、灌溉,一旦禾苗長大、茁壯,下麵縱有一些雜草,也起不了作用。

第四,離過莫如積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有心改過,必須下定決心,積極以行動來利益世人。所謂“立功、立德、立言”,能夠建立古今聖賢一致推崇的三不朽事業,必然仰無愧於天,俯無怍於地。

人生在世,時刻都要小心謹慎地修養身心,同時要有因應問題的智慧與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