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頭新綠,園丁欣慰;開春新雨,農民歡喜。新生命讓人迎接,新人受人矚目;因為新,帶來期盼,帶來希望。所以,企業經營要別創新格,物品生產要推陳出新。我們每一個人也要不斷地更新,思想要更新,做法也要更新;不斷更新的人,才會有進步,墨守成規、抱殘守缺的人,難以開創新局。我們如何更新呢?更新之道有四點:

第一,要有新觀念,迎接新生活

觀念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行為會表現成為生活方式。一個人的財富多少、成就大小,往往也會受到觀念所左右。觀念保守執著,限製了人生的進展;觀念靈活正向,就會有不同的契機。舊的觀念不改,難以配合時宜;有了新的觀念,才能迎向未來,才會有發展。因此,我們要迎接新時代,就要用新觀念來開創新生活。

第二,要用新精神,從事新事業

我們的精神不斷地更新,事業才會不斷創新。人類從過去畜牧時代到農業時代,再到工業時代,近代的高科技信息時代,乃至未來急速發展的納米科技來臨。無論你從事什麽事業,你要有新精神,隨著時代腳步更新,才不會被淘汰。

第三,要有新知識,領導新時代

現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不斷地更新,科技不斷地進步,醫學研究不斷針對各種病源,想要找出特效藥,甚至哲學思想也不斷地出現新理論。無論什麽人,都要積極吸收新知,誠如台灣著名出版人高希均所言:“在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中,每個人必須不斷閱讀;在學習世紀的大環境中,每個人必須要不斷學習。”有了新的知識,你才有影響力,才能化導新的時代。

第四,要有新作風,處理新環境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不見得是壞事,因為表示有執行力、有新作風、有開創未來的魄力。有新作風,才能處理老問題,才能去除舊包袱,創造新環境。領導人有新作風,部屬也要有棄舊圖新的接受度,才能彼此配合,帶來新的格局、新的氣象。

犯錯的人改過自新,令人讚佩;初發心的菩薩道心虔敬,給人讚賞;參禪者也要不斷地更新,不斷地淨化,不斷地升華,才能一天一天接近悟的境界。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後,上下耳目一新,走上現代化國家;20世紀初,美國杜威就已喊出:“重新估定價值”;中國近代教育家羅家倫也呼籲,要有新思想,要做“新學生”。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到了21世紀的現代,我們怎能不走上“更新之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