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惡事一旦發生,都要靠法律來製裁;但是在宗教裏,對於人間的種種不善,則是用感化來對治。法律製裁於已然,宗教則能防患未然。關於感化之道,有四點:

第一,以慈愛來感化怨恨

社會上有一些人,隻要稍有不順就怪你怪他,心中充滿了怨恨,充滿了不滿;殊不知自己的一生,是多少人的成就,他不但不知感恩父母的養育、老師的教導、親朋的扶持,乃至社會福祉的照顧,反而心生不滿。對於這種凡事怪人,不懂自我反省的人,倘若一味采用教訓、懲罰的方式,隻會更造成他的反感,因此,唯有以慈愛才能感化他,以慈化導,才能消弭怨恨。

第二,以養正來感化邪惡

世間上也有不少人為了功名利祿,不惜一切地中傷別人,甚至心存邪惡的念頭,對人不懷好意,盡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對於這樣的社會人心,唯有人人“養正”,也就是從每個個人自我健全做起,自己要有道德,自己要肯犧牲,自己要肯奉獻,人人都能奉行“八正道”,以正道來感化邪惡,才能導正社會風氣。

第三,以施舍來感化吝嗇

在我們身邊,不容諱言,有很多慳貪、吝嗇的人,即使給人一點小小的協助都不願意,正是所謂“拔一毛以利天下,吾不為也”!其實這是一個同體共生的世界,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假如淪落到你不幫助我,我也不幫助你,這將成為什麽樣的世界呢?因此,對於吝嗇的眾生,要讓他認識布施的真意,讓他了解布施如播種,唯有肯得布施結緣,才會更有福報。

第四,以真誠來感化虛妄

在生活裏,常見有的人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而說謊,有的人為了獲取一己的利益而欺詐。說話或行為虛妄不實的結果,造成人際之間的紛爭,乃至影響國家社會的秩序,所以,“誠信”是個人立身處事之道,也是國家社會安定之基。如《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人之道也。”誠是做人的根本,誠以待人,則人能被感動;誠以處事,則能大公無私,因此我們要以真誠來感化虛妄。

麵對世間上每天所發生的惡人惡事,不是隻有大動幹戈、拳頭相向才能解決,一個人要有容人的雅量,能以道德來感化別人,才能建立祥和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