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有謂“平常心是道”!有的人說話,語不驚人誓不休;有的人做事,不能驚天動地非丈夫。其實,說話,閑話家常更覺親切;做事,能讓大家認同就是圓滿;修道,也要修大家都能做得到的“平常道”。能夠從平常事物中體會出佛法真理,這就是真修行,所以,平常之道有四點:

第一,穩當話就是平常話

說話,不必標新立異,說話旨在表達意思,因此,說話要穩當、切實,不要說空洞、高調的話。如果說話華而不實,說得到卻做不到,或是說話得罪了別人,這都會讓人看輕你的人格,所以說話要穩當,這就叫作平常話。

第二,本分人就是快樂人

做人,要做什麽樣的人?做一個本分的人最要緊。什麽叫本分的人?例如應該正直,我就正直;應該誠實,我就誠實;應該慈悲,我就慈悲。我身為人家的兒女,我就做個孝順父母的兒女;我的身份是學生,我就好好地用功讀書,每次考試都有好的成績來報答老師;我在社會機關裏做一名職員,我就好好地把我的職務做好,這就叫作本分人。能夠做個本分人,就是快樂的人。

第三,淡泊情就是真性情

人是“有情”的眾生,但是,有的人情感太熱了,隻有5分鍾熱度,不能維持長久;有的人情感太多了,多得讓人受不了。所以,有時候淡泊一點的情感,持之以久,甚至愈久愈香。淡泊的情,就是真性情。

第四,慚愧心就是向道心

人為什麽要信仰宗教?在諸多的原因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培養“慚愧心”。慚愧心就是自覺我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兒女、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大眾,我很慚愧。甚至我沒有能力、我沒有道德、我不夠清淨、我所做的不夠多,因此,要奮發向上。怎樣奮發向上?我信仰佛教,在佛教裏我開辟另外一片天地,這就叫作向道心。一個有慚愧心的人,自然懂得精進向道。

世事無常,諸相皆空,如果我們有一顆平常心,世間的一切有也好,無也好,都看作鏡花水月;得也好、失也好,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則生活自能恬適、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