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人說:要“修心養性”,“心”固然要修行,其實身體的六根,眼睛要修行,耳朵要修行,嘴巴要修行,五官四肢都要修行。所以,修行之要,也不光隻是修心,而是應該從身到心,裏外都要修行。

茲有四點意見提供參考:

第一,麵上無嗔是供養

佛教講供養,一般信徒對佛菩薩有“十供養”,就是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其實我們對人最好的供養,也不一定要在物質上講究,有的人送紅包、送水果、送紀念品,但是如果沒有真心誠意,板著一個麵孔,也沒有意思;倒不如一臉真誠、無嗔地微笑,更能給人歡喜。微笑是最美麗的色彩,世界上哪一個人不希望看到別人對他微笑呢?所以,“麵上無嗔”,這是最好的供養。

第二,口中讚歎出妙香

現在是一個很重視色彩、聲音的時代,我們除了臉上要常保笑容以外,口裏更要經常有讚歎的音聲。你看,現在的廣播電台、電視公司,都很講究音響,有的音響音質很美,價值幾十萬元;有的音響雜音很多,隻值幾千元錢。音響有好壞,我們人的口也有好壞,有的人一開口說話,就是要損人,所謂“狗嘴裏吐不出象牙”;有的人說話如,如花香,讓人聽了心花怒放,樂於親近。能夠說出讓人歡喜、受用的話,才有價值,才是最好的供養。

第三,心裏慈悲無價寶

一般人的心中,經常被貪嗔癡所占據,所以要“修心”。心要怎麽修?最要緊的是修出慈悲來。佛教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的定義就是“慈能與樂,悲能拔苦”,能夠帶給別人快樂,拔除別人的痛苦,這就是最好的修行,也是最上的無價之寶。

第四,佛光普照福壽康

常有人問“佛在哪裏”?佛在常寂光淨土裏,佛在極樂世界裏,佛在虛空法界裏,這種種的說法都沒有錯。但是,學佛最重要的,要把佛修到自己的心裏來,要把佛修到自己的感覺裏。假如你的心中有佛,你感覺得到佛的存在,你能與佛的法身同在,所謂“佛光普照”,自然能夠獲得福壽永康寧。所以,我們講修行,最好是六根互用、六根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