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信仰宗教或是道德的養成,想要探究真理,深入精髓,都需要經曆一番身心的努力。學道,是一個十分耐人尋味的過程,偶爾難免會迷失,但隻要不失方向,最終必能徹見真理風光。如何看清自己學道的目標與方向,有以下四點:

第一,道之成在我

一位信徒問趙州禪師:“如何參禪悟道?”禪師不予理會,撇撇嘴說:“我要小便去。”走了幾步,停下來回頭告訴信徒:“你看!這等小事,還要我自己去,別人替代不了啊!”這意思是,學道是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過程,點點滴滴,都需要親身經曆,如實感受,才能內化成為生命的體驗。因此,道之所成,是要靠自己去實踐、去圓滿的。

第二,道之行在時

世間萬事萬物的完成,都需要時間的醞釀。好比花苞要經過時間的含待,才能綻放,雞蛋也需要時間的孵育,小雞才會誕生。修道也是一樣,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勒”,要成熟心誌、堅固道心,時間的曆練與耐心的養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第三,道之美在人

道之美,在於人的實踐彰顯。像佛陀時代擔糞尼提、貧女難陀,他們的身份雖然卑賤,生活窮困,但心中對法的恭敬與供養,卻是無上莊嚴清淨,流露的道氣,也因而美麗高貴。學道的人,重視的是內在的修持,以道德涵養自心,莊嚴自己,才能顯出道的美。

第四,道之證在修

佛教有所謂“修所成慧”,意即透過實修來體證自我的心性是否覺悟,道業是否增上。修,就是實踐,就是行持。好比要獲得一項專業技能,必須自我努力修習、專研,才能獲得;一如道業的成就,也要透過修行、內觀、參訪、服務等種種法門,以體驗宗教精神,體證真理。因此,道之證在修。

學道,不必拘泥身份,出家是學道,在家也一樣可以學道,二六時中,各行各業,都不妨礙學道,學道也不妨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