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情形之下,又怎能縱容唐臨彈劾封德彝,從而導致太宗皇帝聲威受損、朝野上下戰戰兢兢?

    官場之上,沒有誰真的清如水、明如鏡,暗地裏的齷蹉總是不可避免的,隻要大節不虧混到致仕,那就是忠臣、直臣。

    現在不僅致仕了要追究,連死後都要揪出往昔舊事,誰不是心驚肉跳?

    不利於團結啊……

    劉祥道放下茶杯,蹙眉緩緩道:“禦史台是天下的禦史台,是大唐的禦史台,卻不是陛下的禦史台,這一點,希望李中丞謹記於心。”

    一句話,就給整件事定了調子。

    是否損傷太宗皇帝的聲威,是否惹得陛下不滿,並不在禦史台的考慮之內,禦史台不對皇帝負責,隻對大唐負責、隻對天下負責。

    李乾祐麵色震驚,朝堂上下誰不知你是陛下的鷹犬走狗?如今卻說出這番話來,這是已經改換門庭了?

    發現自己好像卷入了一場了不得的暗流之中,李乾祐戰戰兢兢、心驚膽顫,趕緊閉上嘴。

    劉祥道看向唐臨,叮囑道:“如若風聞奏事也就罷了,有無實證並無必要,可這件事必須要掌握真憑實據,人證物證缺一不可,禦史台不畏強權、實事求是,卻也要嚴謹客觀、一絲不苟,你明白我的意思?”

    得到大佬的支持,唐臨極為興奮:“事情雖然過去多年,但當年還有知曉此事之人在世,況且也有不少文書案牘以及書箋信箋留存,下官一一甄別、調查取證,這是一樁鐵案!”

    劉祥道跪坐在案幾之後,麵容嚴肅,緩緩頷首:“那就放手去做吧,無論任何壓力都自有本官來頂住,吾等身為禦史,自當恪盡職守,維係法度、不畏強權,不能使得身上官袍遭受半點玷汙。”

    “喏!”

    ……

    臨時的小會議散去,心驚膽顫的李乾祐與興奮激動的唐臨先後離開,唯有王綸留下,挪到劉祥道身邊執壺斟茶。

    喝了杯茶,王綸小心翼翼道:“這件事,下官其實覺得李中丞所言有些道理,陛下未必願意見到封德彝被揪出來彈劾,畢竟此事定然會波及太宗皇帝名譽。”

    禦史台中,他才是劉祥道的心腹親信。

    劉祥道婆娑著茶杯,沉默少頃,緩緩道:“外人皆言我乃陛下鷹犬,你怎麽看?”

    王綸搖頭道:“此等汙蔑之言,禦史大夫何必放在心上?陛下之所以啟用您來掌管禦史台,並非讓您言聽計從、甘為走狗,而是因為您耿直剛硬、鐵麵無私之餘,也懂得轉圜取舍,掐斷某些人掌控禦史台的同時,也不至於使得整個朝堂失去公正之聲、陷入混亂。”

    劉祥道笑了笑,又歎了口氣:“所以說,我也有我的政治抱負,有我的遠大理想,豈能在皇權麵前亦步亦趨、卑躬屈膝?”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