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財再多都是信眾捐贈,非偷非盜,朝廷也管不著啊……

    房俊頷首附和:“此言正是,對於營建房舍來說,用石料的費用遠遠大於木料,有些時候石料建造困難且不美觀,未必就是合適的。”

    馬周心道:點題,來了。

    慧立自顧沏茶,搖頭道:“木料也很難弄到,不僅要去深山之中砍伐,而且要經過至少一兩年晾曬,否則木料潮濕就會變形,可現在倉促之間哪裏尋找那麽多晾曬好的木料?隻能以石料替代。”

    雖然是佛法大家,但慧立並非一味的鑽進佛法、不通俗務,否則也不可能被玄奘大師委任為興教寺的寺主。

    房俊圖窮匕見:“在下在南洋運回一些檀香木,經存多年早已幹透,若是捐贈一座佛殿,大師以為如何?”

    馬周吃了一驚,這可是好大的手筆,一座佛殿所需木料極多,即便隻以檀香木雕塑佛像、打造門窗就堪稱天價,不過若是能夠換回足夠的石料救治水患,確實值得。

    慧立大為心動。

    紫檀、檀香木與佛門曆來有著分解不開的緣分,與檀香木一道被稱為佛門的靈木,譬如最好的佛珠必然是紫檀或檀香木雕刻,最好的佛像也是紫檀或檀香木而非黃金,放眼大唐神州數千佛寺,有檀香佛殿者寥寥可數。

    但這世上豈能有無緣無故的好呢?畢竟從未聽聞這位房二郎是個佛門信眾,既然如此慷慨捐贈,必然所圖甚大……

    想了想,他試探道:“檀香木乃木中之王,價值甚高,越國公如此慷慨,卻不知佛門何以為報?”

    房俊也不繞彎子,指了指窗外那些石料,道:“眼下潏水

    決堤,河水一瀉汪洋,不僅淹沒了河道兩岸大片農田、房舍,淹死百姓、牲畜無數,更灌入清明渠導致清明渠水位暴漲,一旦洪水不能遏製,勢必危及整個長安城乃至太極宮。佛門有好生之德,豈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受災?若能將那些石料贈予一些用以修築堤壩,則功德無量,關中百姓都將感念佛門慈悲。”

    他沒有一進來便開門見山,就是怕慧立婉拒,一旦拒絕之言出口,再想扭轉就很難了,所以他饒了一個彎子,以檀香木捐贈一所佛殿,來換取石料,也算是給了雙方一個轉圜的餘地,不至於將事情弄僵,畢竟慧立之所以在這座興教寺擔任寺主,乃是奉玄奘大師之命重修寺廟,就算得了一座佛殿,但若是房俊索取石料太多導致修建寺廟的石料不足,慧立是有失職之嫌的。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即便他采取極為委婉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意圖,慧立卻依舊拒絕得很是幹脆:“長安乃天子腳下,百姓之福祉自當由官府操持,佛門參與其中豈非越俎代庖?佛門慈悲為懷,卻也與世無爭,相信官府有能力救治水患,拯救百姓與水火之中。”

    房俊臉色便沉下來,敬酒不吃吃罰酒是吧?

    那就別怪我先禮後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