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頷首,對那中年人道:“你且待在此地,回頭將英公的答複給宋國公捎回去。”

    中年人垂首應下。

    李靖又吩咐古神感:“好生招待,不要怠慢。”

    “喏!”

    李靖這才起身,與李勣一道出了營帳,一起翻身上馬,在親兵簇擁之下向著長安城疾馳而去。

    ……

    “褚遂良……願意充當內應?”

    李承乾在武德殿接見李勣、李靖,看了蕭瑀的信箋,頗有些詫異。

    當初若非蕭瑀、褚遂良這等重臣支持雉奴,雉奴又豈敢潛逃出太極宮,豎起反旗爭奪皇位?其後蕭瑀號召江南士族募集私兵,欲北上潼關輔佐雉奴,褚遂良更是全程在雉奴身邊出謀劃策……現在卻想要作為內應、反戈一擊?

    尤其是信中提及蕭瑀將會主動說服薛萬徹,令薛萬徹率軍渡過渭水向南與晉王會師,而後襲擊晉王後陣,請朝廷做好準備屆時派遣軍隊渡過灞水對晉王迎頭痛擊,前後夾擊之下,晉王必敗……

    至於薛萬徹的立場,世人“皆知”,先前不聽皇帝號令,非但沒有渡過渭水阻擊尉遲恭,反而率軍退回駐地,隔著渭水威脅長安,肯定是雉奴的人,蕭瑀憑什麽能夠“說服”薛萬徹背叛雉奴?

    然而還有更為重要的一件事……

    “蕭瑀的信呢?”

    褚遂良說蕭瑀會以密信諫言,綢繆如何擊敗晉王,可現在褚遂良的信已經到了,但蕭瑀的信在哪裏?

    李勣道:“按常理來說,褚遂良的那個家仆是個糊塗的,既然是密信,總要秘密送抵才行,哪裏這般大張旗鼓的?雖然旁人不知信箋出自何人,但蕉ブ彌卸崠峙之人公之於眾,總歸不妥。宋國公若是派人給陛下送信,必然假手於人,現在這封信想必正在宋國公所托付之人手中。”

    李承乾若有所思。

    也就是說,蕭瑀的信必然先於褚遂良而送出,現在褚遂良的信到了,蕭瑀的信卻不見蹤跡……或者蕭瑀派出的信使中途遭遇意外,或者信箋被蕭瑀所托之人壓下。

    現在整個關中兵荒馬亂,一個信使出現意外並不算是意外,可若是後者……

    那就說明有人蕭瑀所托之人暗中與晉王有所勾結,見到蕭瑀的信箋便立刻壓下,並未呈遞給皇帝。

    既然沒有呈遞給皇帝,那自然是暗中退回,送回到晉王手中……

    李勣道:“蕭瑀有麻煩了。”

    眾人頷首。

    何止是有麻煩?晉王現在背水一戰、置諸死地而後生,可謂生死係於一線,這個時候最早慫恿他謀逆且最為信任的帳下重臣忽然背叛,幾乎可以想象晉王會是何等暴怒,殺了蕭瑀亦不為過。

    當然現在最重要的並不是蕭瑀的死活……

    李承乾看著諸人,問道:“蕭瑀會將信箋托付給何人?”

    這個人的地位一定不低,否則難以將信箋直接送入宮中呈遞在皇帝麵前;且這個人一定深受蕭瑀信任,兩者或為親朋故舊,或為昔日下屬,受過蕭瑀恩惠……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