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洎有些慌了,當真是進退維穀、取舍兩難。

    怎麽辦?

    然而未等他有所決斷,尚書省的官員已經拿著擬定的旨意來到門下省,直接到了他的值房:“此陛下聖旨,由門下省審核之後用印,頒行天下。”

    門下省所有官吏都放下手頭案牘,一雙雙眼睛盯著侍中值房,看看劉洎到底是個皇權麵前卑躬屈膝的諂媚之臣、帝王鷹犬,還是鐵骨錚錚、不畏強權的文官清流。

    劉洎滿頭大汗的打開聖旨,仔仔細細閱覽一遍,心裏的僥幸徹底崩潰。聖旨之中話語不多,但陛下果然答允了房俊與李靖的請求,準許兩人卸任一切職務,轉而前往書院擔任教學、編撰教材……

    尚書省的官員見到劉洎眼神飄忽、遊移不定,遂蹙眉催促道:“下官還要回去向陛下複命,請侍中用印!”

    雖說三省皆乃朝廷最高權力機構,但因為李二陛下自己擔任“尚書令”,二把手“尚書左仆射”乃帝國事實上的宰輔之首,所以尚書省自視高出一等,即便一個尚書左丞也能在劉洎這等朝堂大佬麵前挺直了腰杆說話。

    劉洎捧著聖旨,心中權衡。

    得罪了陛下,必將引來雷霆震怒,仕途或許一蹶不振,尚未坐熱乎的侍中職位搞不好就丟了;可若是引得輿情紛紛,被視作帝王鷹犬、諂媚之佞臣,則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必定罵名一片、遺臭萬年,再遇到一個脖子硬的史官將他載入青史……

    劉洎打了個冷顫,抹了一下額頭汗漬,咬咬牙根,將聖旨雙手奉還,義正辭嚴:“越國公兵出白道覆亡薛延陀,掃除帝國北疆之邊患,更轉戰數千裏連續擊潰數路強虜護衛國土不失;衛國公當世第一名帥,奔襲塞北殲滅突厥,不僅報了‘渭水之盟’的一箭之仇,更滌蕩寰宇、助陛下掃滅東南各路反賊……此二人皆乃國之幹城,功勳赫赫,尤其是房俊正值壯年,正該為帝國竭盡全力,豈能放任其致仕請辭,賢良在野?陛下這道聖旨乃是亂命,門下省有封駁聖旨之權,故而……鬥膽予以駁回。”

    左右門下省官吏溫言,各個麵上泛著光彩,下意識的挺直腰杆。

    那位尚書省的官員一愣一愣的,待到劉洎一番慷慨陳詞,這才懵然問道:“劉侍中這是……封駁陛下聖旨?”

    入唐以來,門下省的確有“封駁”之權,但真正封駁的聖旨……這恐怕是第一遭吧?

    娘咧!

    你這不僅僅是打陛下的顏麵,還說陛下是個亂命之昏君呐!

    你們門下省想造反呢?

    劉洎橫下一條心,挺胸凸肚,極盡不畏皇權之賢良風範,朗聲道:“正是!吾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君上既有亂命,自當予以封駁、撥亂反正!”

    門下省官員興奮得滿臉通紅,若非此刻還有尚書省官員在此,怕是早已掌聲雷鳴,給劉洎擊節叫好!

    先有魏徵,後有劉洎,咱們門下省適中這麽犯顏正諫、鐵骨錚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