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李勣身為宰輔之首、大軍統帥,文武兩方麵都已臻達人臣之巔峰,所擁有的資曆、地位、權勢,足夠承擔這樣一個後果。

    莫說區區一個閹宦,即便是陛下站在他的麵前對此予以指責,又能如何?

    *****

    太極宮內,風雨交加、戰火紛飛。

    攻入太極宮的萬餘關隴精銳部隊接到長孫無忌的命令,立刻認識到局勢之不利,唯恐右屯衛突襲至承天門堵住後撤之路,登時無心再戰,之前奮勇爭先的士氣一泄如注。

    所幸一路強攻至內重門下頗為順利,軍心還算穩固,此刻接到撤退命令尚難保持理智,知道不能一股腦的全部後撤,各路將校指揮麾下部隊交替掩護、有序撤退,退而不亂。

    然而李靖早就等著這個時刻,焉能讓關隴軍隊從容撤離?

    一聲令下,萬餘憋了許久的東宮六率將士放棄防禦陣地,全麵發動反攻。無數兵卒自城牆後、宮闕下湧出,匯聚成強大洪流,猛然衝向正在阻止撤退的關隴軍隊後陣,關隴軍隊沒想到被打得龜縮不出的東宮六率居然如此悍勇堅決的展開反擊,頓時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傷亡慘重。

    尤為重要的是東宮六率銜尾追殺,使得關隴軍隊再難從容撤退,剛剛調撥一支軍隊企圖阻擋東宮六率,可一轉眼就被瘋狂反攻的東宮六率湮沒……

    關隴軍隊沒法,隻得再度抽調一支軍隊回頭攔截東宮六率的反攻之勢,然而東宮六率法反攻猶如潮水一般,分出一支部隊與關隴軍隊糾纏,其餘部隊自兩側包抄而上,始終死死要在關隴軍隊屁股後頭。

    關隴軍隊急於撤出太極宮,但身後東宮六率緊追不舍,若是不聞不問,則被其追上一點一點的咬死,未到承天門便隻剩下殘兵敗將。明知停下來予以阻擊就正中東宮六率下懷,卻也不得不咬著牙暫緩撤退腳步,阻止軍隊穩住陣腳,與從後殺來的東宮六率戰在一處。

    ……

    高侃率領重甲步卒自金光門入城,沿著長街一路突進,於西市之外迎頭撞上前來增援的關隴軍隊,重創洛陽於氏私兵之後,將於遂古斬殺於亂軍之中,叛軍士氣大跌,軍心渙散。

    右屯衛趁機加強攻勢,高侃派孫仁師率領一軍自波斯胡寺與布政坊之間向北疾行,再從布政坊北側向東突進,於皇城西側順義門折而向南,直撲延壽坊東側,與高侃所部形成東西兩側夾擊之勢。

    延壽坊遭受攻擊,西市之外的關隴軍隊腹背受敵,兵敗如山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