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會兒都不能坐,太子殿下還未上殿。

    未幾,太子李承乾緩步從後殿走出,一身弁服,上麵是紅色衫衣,白絹下衣,黑色綴著玉石的皮帶,小綬帶,雙佩,頭上是鹿皮製作的皮弁冠,前高後卑,縫隙之間綴有珠玉寶石,充耳繡瑩,會弁如星。

    來到玉陛之上,李承乾從容站定,居高臨下俯視群臣,等待大臣們鞠躬施禮問候完畢,這才說道:“眾位愛卿平身。”

    然後一撩袍服,跪坐在玉陛之上、禦座一側的一張略微矮一些的案幾之後。

    雖然代替皇帝監國,暫時執掌了帝國最高權力,可到底還不是皇帝,上麵那張禦座是萬萬坐不得的……

    平素李承乾便被李二陛下準許上朝、參豫朝政,所以固然是頭一次以監國太子之身份召開朝會,卻也並不拘謹。

    地下的大臣按照品階,有奏本呈上者先呈上奏本,然後出班啟奏,將本部衙門亟待解決之事情詳細道出,或是太子一言而決,或是召集群臣商議討論,朝會進行得很是順利。

    固然因為皇帝禦駕親征,將近百萬大軍已經開始向遼東發起攻伐,諸般事務繁榮龐雜,但是由於此次東征已然籌備將近兩年,各部衙門早就對於各自的部務了若指掌,並且做出了詳盡的預案,所以戰爭剛開始不久,還未有多少緊迫之事難以抉擇,需要拿到朝會上來討論。

    對於每一個衙門來說,能夠盡可能將任何困難在本部衙門之中消化掉,這是最理想的。一旦不得不拿到朝會上討論,甚至需要朝廷予以調和解決,就意味著本部之權力外流,所以不到萬不得已,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李承乾坐在玉陛之上專屬的座位,心裏已經開始琢磨稍後的政事堂會議應當如何主持,便聽得下麵有人忽然出班啟奏道:“太子殿下,昨夜長安戒嚴,且有傳聞說是玄武門之北驟然起火,鬧得長安城內人心惶惶,不知是否確有其事?若有,不知到底何故?”

    嘿!

    殿上群臣一下子來了精神,紛紛抬眼看去,是誰這般沒眼色,居然在朝會上提及此事?

    一般來說,似這等責任重大,卻又並未造成嚴重後果之事,都要現在政事堂裏讓諸位宰輔商議一番,討論一個結果出來,再公之於眾。畢竟這等事情勢必會牽扯到朝中地位甚高之大臣,貿然在朝會之上提出,難保不會造成各方勢力之攻訐,將事情搞得一團糟,不好收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