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不能怪罪這些兒子們杞人憂天,畢竟皇權座下屍骸如山,稚奴將來以幼子之身份登基,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統治對所有有資格角逐皇位的兄弟們下手,實在是合理不過。

    你不能僅憑一句承諾,便讓所有人都消除擔憂。

    為了讓自己最看好的兒子登上皇位繼承大統,卻害得一眾子嗣紛紛丟命,甚至手足相殘,劃得來麽?

    自己以往最為看重兒子們能否相互有愛兄友弟恭,可為何到了最終卻亦有可能因為自己的一意孤行,親手將自己的兒子們送往自相殘殺的絕路之上?

    更令他猶豫的是,他想要易儲的理由是覺得太子婦人之仁、性格懦弱,未必能夠堅持自貞觀初年便製定下來的國家戰略,進而導致貞觀一朝所有的心血成果付諸東流。

    可現在太子的表現已經越來越好,甚至在最受詬病的性格之上也漸漸有些強勢起來,數次在自己麵前不卑不亢據理力爭,這樣的太子已經慢慢的趨於正軌,成為帝國合格的接班人,自己還有什麽理由易儲?

    就算強硬易儲推稚奴上位,朝中大臣、天下百姓會怎麽想、怎麽做?

    李二陛下再一次陷入糾結當中,一貫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覺得自己進退維穀、取舍兩難,再不複當年的殺伐決斷、英明果敢,要知道當年虎牢關外親率玄甲鐵騎以三千對十萬決死衝陣之時,亦未有這等彷徨不決。

    不久之後,剛剛回到玄武門外“百騎司”駐地的李君羨,再一次被李二陛下召回到宮中。

    “自今日起,嚴密監視諸位皇子的言行舉止,但凡有抱怨儲位之爭者,亦或是言及分封天下之事者,都要掌握其具體之言論,並且及時回報,絕對不得延誤。”

    “喏!”

    李君羨莫名其妙,不過卻也不敢多問,照做就是了。

    李二陛下麵色陰沉,道:“還有,監視趙國公以及一眾關隴權貴,若是有什麽觸犯刑律之處,立即通知大理寺與刑部予以緝拿……”

    說到此處,想了想,又搖頭道:“算了,隻去監視諸位皇子就好,關隴權貴們先由著他們吧。”

    關隴貴族們行事恣無忌憚,根本不將大唐律例放在眼中,作奸犯科之事數之不盡,想要證據確鑿很是簡單,可那又能如何呢?一旦大動幹戈,必然導致朝局動蕩,可若是不疼不癢,他們又不會在意。

    忍一忍吧,再忍一忍。

    如今大雪飄飛天寒地凍,距離春天也就不遠了,眼下,所有的一切都首要保證東征之順利,待到東征之後,朕再與你們這幫混賬一一清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